正文

魔术师与金鱼(1)

江河水 作者:杜卫东 周新京


杜卫东 周新京

那是2004年的夏天,天很蓝,蓝得淋漓尽致,如同一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蓝宝石一样的天空上,飘浮着几朵洁白的云,像一团团刚刚搅出的棉花糖。

隔着宽大的落地窗,卫东凝视着天边一只翱翔的鹰,也许是一架飞机———他的眼睛有些近视。江河在沈奕巍的引领下走进了这间明亮的会客室。那时候,他们还不叫江河、沈奕巍,而是叫孙新华与欧业群。

卫东和孙新华对视了一眼。像许多初见面的人一样,彼此都有点端着。这很正常,在浮躁、冷漠的时下,类似的磕头碰面如过江之鲫,如果没有下面的对话,也许他们随便应酬几句就会各奔东西。以卫东的性格,他不会上赶着去写一篇为文学界广为诟病的广告文学。

你当过兵?卫东有点二地问了一句。

当过,孙新华看了一眼有点牛逼的这个所谓国刊的副社长,目光像小说中描写的一样,如剑出鞘,寒光一闪,流露出一股孤傲之气:67军199师战士演出队。

我也当过兵,沈后三分部战士演出队。

噢?他的目光亮了,变成了两盏温暖的烛火:那我们是战友啊!

就这样,卫东走进了孙新华的人生。两个月以后,中篇报告文学《大江东去》刊发在这一年11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并在刊出后马上被《新华文摘》转载。

事情到这里本来可以结束了。这样的采访,在卫东以往的写作生涯中经历过很多。

可是不知为什么,他兴犹未尽。他觉得,尽管报告文学已经完成了一位智者与一座港口的心灵对话,但是由于体裁的限制,他还不能展开想象的双翼,为芜湖港的改革与变化注入更多的浪漫与激情。他甚至暗自庆幸,没有因为自己当初的偏见而与这次写作擦肩而过。

也许,这是上天的馈赠。

当卫东打算以报告文学为基础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时,恰逢中国作协党组拟调卫东任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这使卫东倍感压力,他知道,这次任职不同于以往———或者立即遏制住刊物连年下滑的趋势,或者完成一次人生舞台上的黯淡谢幕。新职履任,会牵扯他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于是邀请曾经的同事和好友,作家周新京加盟。

我们一起进行了补充采访,确定了写作思路,由新京执笔完成初稿。因为成稿仓促,这一稿没有摆脱报告文学的影响,人物扁平,情节滞缓,缺少悬念设置与矛盾冲突,不具备长篇小说的美学特征。卫东因编务繁重,难以进入写作状态,稿子就此搁置。

这一搁就是7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