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圈子引发的社会现象(11)

圈子对了,事就成了 作者:黄志坚 将离


很多人看职场小说就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办公室是圈子最多也是是非最多的地方,而圈子与圈子间总会爆发种种冲突与矛盾,让人看得胆战心惊。《圈子圈套》、《杜拉拉升职记》等小说中就有很多小圈子钩心斗角的情节,而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更是复杂。很多人成也圈子,败也圈子,卷入办公室圈内争斗,就可能成为一场战争的牺牲品。

在我的朋友圈子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如果要颁发“终极好人奖”,那就非老胡莫属。但老胡最近却很烦恼:他原本是公司的技术骨干,肯吃苦,专业知识过硬,在公司中却因为卷入派系争斗成了“夹心饼”。公司的老总和副总一向不和,老胡不知道怎么处理,就决定任何一边都不掺和。但两个领导似乎都对他不满意,总是换个角度,换套说法地挑刺。没办法了,老胡就决定找个靠山,就选择了当初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老总,加入他的小圈子。在工作中,老胡对老板的吩咐言听计从,而副总批评他时,老总就会挺身而出为他“主持正义”,老胡第一次体会到“被人罩着”的感觉。可好景不长,不久,老总就被调到其他地方去发展,留下他一个孤零零地待在公司。而副总“被扶正”,想来是不会给他什么好果子吃。老胡说最近只要去公司就感觉后背凉飕飕的,大概自己在公司待不久矣。

2001年的时候,我刚开始第一份工作,那时候办公室就有这样一些圈圈,有已婚妇女组成的“毛衣帮”,来自北方的“北方狼”,喜欢打牌、搓麻将的“逍遥派”……那时候我对圈子学问也不懂,不过领导是一位老乡,所以经常告诫我不要在办公室拉帮结派,不要加入“小圈子”。

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现在想起来才发现那个时候的自己想法多么的单纯。为什么很多大公司、大企业明令在办公室中不许拉帮结派?就是因为办公室“内耗”是很多企业不团结的根源。第一份工作时的情形正是如此:两个“小圈子”的人彼此之间互不理睬,井水不犯河水,在工作时极其不配合。当时我抱着好玩的心思加入了“逍遥派”,却遭到来自“毛衣帮”和“北方狼”的抵制,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会找理由打击你,讽刺你,那时候的我其实一点都逍遥不起来。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将近十年过去了,那第一次的挫败也被深深地刻在心里。有很多管理者忽视或排斥圈子的存在,就像一提起帮派就会深恶痛绝一样,这样的滋味我曾感同身受。但时日渐长,我也能够怀着一个更客观、更透彻的态度来对待职场圈子。

可以说,制造派系是人类的本能,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圈子就会有派系。如果人为地把非正式组织推到正式组织的对立面,就可能使小圈子成为正式组织中高功率的内耗发源地。在职场中,圈子无处不在,而且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曰,“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是做“圈地运动”中的既得利益者,又或者一朝“圈子”变“圈套”,一不小心套死了自己,置身现代职场,君子或小人,功力差别只在分寸之间。

比较聪明的做法是:进入一家单位,首先需要清楚公司内部的人际网络结构,包括自己所在部门以及整个单位内总共存在多少“圈子”,其中的构成关系如何。在初期,对所有的圈子都抱持友好态度,但不要立刻站队。其次,要清楚在这些圈子中哪些圈子是主流的占优势的圈子,或者说哪些圈子是实权派的,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我建议,如果上司所在恰好是公司的主流圈子或者分属实权派,那么不管从短期利益还是长远的发展来看,自己在平时的行为方式以及关键事件的表态中应尽可能地符合这个圈子的利益,使自己尽快接近和融入这个群体;如果很不幸,自己的直接上司所处的是个弱势圈子,并且被主流圈所排挤,那么自己就需要评估自身的职业规划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