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些《读书》,非同一般,它们表面上是消遣读物,还穿插了世界奢侈品广告什么的,其实是打掩护用的,它们本质上是高铁技术手册。瞧,这一册里面有一篇文章,解释了高铁的膨胀原理。据它所述,列车的确是在一个民营企业的实验室中制造出来的。有着海归背景的技术人员从外国人那儿窃取了制造人工宇宙的专利。在建模之后,他们选择性地控制了一些微粒,进行纳米处理,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下,也就是由区域级计算机推演出的一个标量场中,通过自主研发的简易型对撞机对它们加速,令其发展为宇宙的胚型,或者叫类宇宙、亚宇宙。高铁最初被发展成为一个蒸汽量子,被置于场中,完成一次受控涨落,就产生了时间和空间,或者说列车车厢的有序结构。虽然味道不是那么正,工作上也较粗糙,细节上也有问题,但暴胀还是好歹发生了。这个世界,把高铁的特征与宇宙的特征在量子层面合二为一,总算有了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宇宙了。这么一种运动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由已知事件向未知事件的逻辑运演机制。然而,出乎所有实验参与者的意料,高铁脱离技术人员和计算机的控制,拥有了自己的目的。从文章所附的一张时序表上看,本次列车的膨胀,不仅仅是空间意义上的。哦,你瞧,这回的重要发现,是获取了一个关键数据:它已经膨胀了一百三十七亿年!这只是人类的时间概念,对于宇宙来说,可能就是一瞬。这意味着乘客们在不知不觉中早就进入了未来。自然,熵增也产生了,混乱无法避免,所以这起事故是迟早要发生的。但高铁大概还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实验室为它安装的传感系统已经损坏了。它兴冲冲地继续埋头往前飞奔,也许还梦想着去跟另一个宇宙交流?它想回归它的本原?但根据书中的描述,我们看到的,仅仅是高铁的一部分,还有大量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却无法知道。也许,涉及我们并不掌握的宇宙核心技术,特别是关键的材料方面,我们仍有问题。它们被控制在外国人那里。再加上能源和信息供应不上,由于这些原因,这个宇宙支撑不住它自己了,快要崩坏了。大挤压行将发生。乘客却还蒙鼓里。大家这样傻走,是无法在世界末日到来之前走到驾驶室的。可是,谁也不敢说出来!但是,这上面竟印有你的照片……你早清楚这一切吗?你到底是个什么人?”
一百三十七亿年?周原无言以对。关于能不能走到驾驶室,他一直很是踌躇。他却没有料到早已有了时间问题,而且这么漫长,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担心万户是在唬他。但为什么手册上会有他的照片?与名片一样,这同样仿佛早已有所安排,一件一件的事情,就像按照设计图纸上的构画,正在逐次发生。但是周原饥渴难耐,对高铁的暴胀失去了兴趣,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没有了一定要做点儿什么的冲动,也不再想弄清楚从驾驶室发出来的信号是什么。这个从实验室中脱胎而出的巨型宇宙令他感到消极。要理解它是不可能的。最好是不要去思考任何问题。现在,据说它要死,那就死好了,无所谓……但是,老婆婆却说他将是解救这列车的人,他应该像舞头那样,不,他要取代舞头……但舞头却从未提起过实验室。那么,驾驶室会不会也是实验室?
《读书》让万户深深地迷上了。他手不释卷,不停翻看,又发现了一些插画。好像是列车的内部结构图,有几幅表现了恒星和星云般的东西。另外,还有一些鸟头鸭翼的机械物示意图,像是已经脱离了车厢,在一片灰蒙蒙的虚空中翱翔。它们的驾驶员都是穿着三点式泳装的高姐,一个个意气风发,还戴着银光灿烂的头盔,更加英姿飒爽。图的下方写着一些像是注释的外文字母,翻译过来是:飞向太空。这似乎是一种新鲜的口号。
“这跟你的本职工作像是有点儿关系。”周原不情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