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季小堂,他那么容易被人指使,无非是因为错把无原则的宽容当胸怀,所以不懂拒绝。他无疑是喜欢通过照顾别人的感受来确定自己的存在感的那类人,所以往往既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又很害怕被别人拒绝。于是,心里想说“不”的时候,却言不由衷地冒出了“是”,生怕直接说出“不”,会伤了自己的“自尊”,也对不起别人。
其实,“自尊”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接纳和喜欢自己。不愿意说“不”、害怕伤害别人的人,通常也会很在意被别人拒绝。这类人容易把“被拒绝”理解成别人对自己不喜欢、不重视,甚至不尊重,更糟糕的是随后也开始觉得自己似乎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或者没有那么好。而这种拒绝激起的无力与无能感,让他们随之升起愤怒、伤心的情绪。他们总是宁愿委屈自己,成全别人,难怪会活得那么纠结。
这样委屈自己,强迫自己说“是”的背后,并非真正心甘情愿,而是隐藏着一个“你也不要拒绝我”的心理期望。因为害怕被别人拒绝,所以不敢拒绝别人。又因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不被拒绝的善意,于是我们开始失去原则,无底线地向身边的人和事妥协,甚至最后我们也会开始讨厌太过殷切地关心他人的自己。
就这样,你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原则,被人发着“好人卡”,你越来越难以把握哪些事是必须坚持的,哪些事是可以宽容的。然后,不敢说“不”,不好意思说“不”,也不会恰当地说“不”,你被所谓本性的“善良”裹挟前行,变得拧不清事儿、没主见。
宽容不等于无原则,你应该有心胸,但也要守住底线。当你能够从容地拒绝别人,你就会知道拒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有意地伤害,相反只是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回想一下,不管是家人还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对你提出大大小小的要求时,你有说“不”的时候么?有即便嘴上没说但心里却很不乐意答应的时候么?你是否认为,如果你拒绝了他们就说明你不爱或者不在乎他们么?
反过来想也一样,别人即使在某件事情上拒绝了你,并不等于他们不在意或不看重你,只是他们真的不愿意或根本无法做到。允许自己拒绝别人,才能真正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拒绝,就如同认定自己有罪的人更懂得宽恕一样。一个人懂得尊重自己的意愿,也常常愿意把这样的尊重给别人。
难以拒绝,可能是因为你觉得只有不断地顺从别人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如果我们习惯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也就活在别人的眼里和嘴里。当来自别人的肯定成为必需的时,与其说我们是在肯定自我,不如说是在否定自我,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已经没有了肯定自己的力量。
建立个人的边界,确立自己的原则,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意见。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我们在刚开始与他人交往时产生不愉悦,但只要我们足够真诚、态度坚定,他们迟早会认可和尊重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
在不触碰底线的前提下,一切对错、好坏、喜欢不喜欢都可以接纳、包容、理解。你要做一个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欣赏的真正的“好人”,而不是“滥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