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为美食家,死为美食鬼(3)

日本味道 作者:北大路鲁山人


环境熏陶 食贯东西

在日本,京都大阪一带被称作“关西”。关西人常说的两句话是“京都人穿穷”、“大阪人吃穷”,意思是说京都人讲究穿衣打扮,不惜代价,而大阪人最会吃喝,自认大阪为美食之都。

京都作为有几百年历史的故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蕴藉,优雅的饮食生活。食物量少、精美,讲究摆盘,所用食材少有豪华贵重之物,多为时令蔬菜和山珍野味。大阪自古是商业城市,集中着从日本各地云集而来的物资和食材,为大阪的饮食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大阪商人众多,也为大阪饮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鲁山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直长到二十岁,所以他深深地受到关西饮食文化的熏陶。

他评论京都菜肴说:“京都菜肴发达,正好也与中国菜肴发达相似。首先是因为在山窝里,食物不太丰富。而且自古就有延续千年的皇居,有许多著名的寺庙,是文化的中心。因此,自然调理法,这种事情就发达了。”(《美味畅谈》)

他还谈到食材:“好豆腐到底在哪儿才能买到呢?直说吧,只有京都。京都自古以水美著称,因为有丰富的好水,所以能做出好豆腐。”(《美味豆腐漫谈》)

有一句话形容京都人是“一碗茶泡饭”。意思是说京都人吝啬,来客人了就用一碗茶泡饭招待。但鲁山人的理解却不一样:“人人都知道京都人本来就比较吝啬小气,京都人这种吝啬劲儿做出来的很多料理,其实却是难能可贵的。”(《茶碗蒸》)他能从那一碗看似简单的茶泡饭里,看到京都饮食文化的精髓——简约、精致、典雅。他高度评价京都人:“在追求价廉美食方面是第一流的。”(《美味豆腐漫谈》)

二十岁进京后,他又对东京一带,所谓的关东地区的饮食文化有所了解。他说:“我出生在京都,在京都生活了二十年,所以对京都大阪比较熟悉。后来到了东京,对东京也知道得比较多了。所以评论的时候,可以说不偏不倚。”(《漫话鳗鱼》)不仅是评论,首先是他自己创作的菜肴,以及他日常饮食的菜肴,都是融贯东西的,没有几个人能像他这样既从小喜欢美食,又有如此经历。这些都为他成为日本史上最高美食家创造了必要条件。

浅食中餐 受益匪浅

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和篆刻艺术,1908年鲁山人还到中国游学。后来又到朝鲜半岛谋职。所以他对中国菜肴和朝鲜菜肴也有所了解。特别是他对中国菜肴(20世纪初叶)的一些认识,可能对我们现在也有所警示。

他高度评价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特别是明朝。这和他重视菜肴装盘摆桌、重视饮食环境有关。他说:“我觉得料理与食器像车子的两个轮子一样互为关联,共同发达,也共同退步。好像没有单独成立发达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想象中国菜在明代达到了最高潮。”

对此他分析说:“这是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这个时候大量制作了后来的陶瓷家再也做不出来的,最为适合做食器的优美的彩瓷、青花瓷、描金彩绘瓷、青瓷等有名瓷器(食器)。一定得把这理解为好料理要求了好食器。另一方面,当时中国人理解的料理的最高水平的结果,就是在美术工艺中发现了陶瓷器皿的美,与佳肴结为双璧,一起品味。日本人学了这些,直至今天,茶人们还一起赏玩。”(《料理夜话》)“一般都说中国菜世界第一,但中国菜真正发达是在明代,不是今天。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中国的食器,明代的食器最为发达,最有美感。食器发达,就是证明料理也发达。”(《食器是料理的衣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