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洛阳之九贤祠

欧阳修的退却 作者:李兴武 陆志成




据何所炬先生著文称,在欧阳修千年诞辰的2007年,中国大陆就有16(一说14)个城市自发举办过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可以说是囊括了欧公的故乡、生前居住或官仕经历地、逝世地、墓葬地。本文概要介绍千百年来,人们相继立祠建堂祭祀之遗迹及改革开放以来得以恢复、重建和扩建的情况。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公。北宋名臣,我国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有谓“生前事业成三主,天下文章无二人”之盛誉。他祖籍江西永丰,生于四川绵阳,卒于安徽颍州(阜阳)。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一生除在京辅佐朝廷,还曾历任十余个大小州府郡县的地方官职(其中有安徽之滁州、颍州太守之任),都在那里留有令人追怀的政绩和精美的诗文;雪泥鸿爪,胜迹永存。

千百年来,人们在他的故乡、他居住或任职之地、墓葬地,相继立祠建堂祭祀这位先贤,虽历经战祸、灾异、浩劫,而至今仍为古迹名胜,如绵州六一堂、宜昌至喜亭、滁州醉翁亭、扬州平山堂、颍州会老堂、新郑欧坟烟雨等。

今据欧阳文忠公之三十二代裔孙,现居台湾的欧阳礼先生提供之有关资料及我们考察所得,把这些遗迹与祠祀作一概略介绍,作为对欧阳修千年诞辰的纪念。

绵州之“六一堂”

欧阳修于宋真宗景德四年生于绵州(四川绵阳),这时他父亲(名观,字仲宾)适任绵州军事推官,《绵阳县志》云:“宋欧阳观为绵州推官,生子修于此,后人作堂记之。”1930年绵阳县长袁朗如修“六一堂”,另制匾额,跋云:

近年绵阳市因建设需要,将此“六一堂”改建于市郊之南湖。琉璃屋顶,碧瓦与湖水共色,文光与蓝天齐辉,殿堂规模之宏大,远非昔日可比。洁白大理石雕塑之欧阳文忠公像,庄严肃穆,陈于殿堂中央,供人们瞻仰,附近另建敬荻精舍及醉翁亭,为游客游息胜地。

泰州之“思贤堂”

据泰州旧志称:欧阳观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调职泰州,同年卒于州军事判官任上,其后欧阳修随母投奔三权欧阳晔,徙居随州,在泰州居住不足一年,而自宋以来,泰州人一直祭祀他。且建有“四贤堂”,该堂在儒学内,宋时建,祀韩琦、欧阳修、刘敞、吕公著,后增祀陈等为“七贤堂”,后又增祀王禹偁等,易名为“景贤堂”,明清时期名曰“思贤堂”。抗日期间州学被毁,其堂亦不存,现由泰州政府次第修复。

随州之“白云楼”

随州(今属湖北)是欧阳修少年时期长期寄居的地方。父亲去世时,他的母亲郑夫人年29岁,立志守节抚孤,就带着他自泰州来随州,依靠在随州当推官的叔父生活。家境贫寒,缺资购买纸笔,母亲用荻茎书地教子,培养了他刻苦生活的习惯。他一生的为人处事,得力于母教的影响甚深。他十岁时,在一李姓人家处第一次读到《昌黎先生文集》(残本)。欧阳修对于韩愈的推崇,种因于此时。

有《随州志》古迹载“白云楼”云:“明弘治中,知州李充嗣城西地为夜光池,于池南垒土为基,高为城等,复建是楼(白云楼),下置‘白云书院’,以祀欧阳文忠公。”

洛阳之九贤祠

天圣八年(1030)正月,欧阳修时年24岁,参加礼部贡举,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晏殊,得中第一名。三月参加崇政殿御前殿试,得进士甲科第十四名。五月,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西京(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天圣九年(1031)至西京任职。

欧阳修在西京(洛阳)任职三年,曾两度游览嵩狱。景祐元年(1034),作《洛阳牡丹记》,叙述洛阳因土壤气候适宜培植牡丹,故洛花为天下之最;次述牡丹品种,斯时计90余种;再次叙捍接培养浇水除害方法,记述甚详尽。时至今日,洛阳的牡丹花品种,经多年培植,已发展至200余种。每年4月15日至25日“牡丹花会”期间,满城牡丹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文忠公所作《洛阳牡丹记》及《洛阳牡丹图》两文仍传诵不衰。北宋末年,洛阳建有“九贤祠”,祭祀邵雍、欧阳修。

夷陵之遗迹

宋景祐三年,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范仲淹与宰相吕夷简发生冲突,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县令。

同年五月,欧阳修与母亲自京师(河南开封)往夷陵,“临行,台吏催苛百端,始谋陆行,以大暑,又无马,乃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十月到达夷陵,曾撰写《于役志》一书,备记此行的艰险。夷陵当时是个偏僻小县,生活很苦,其母郑太夫人处之自若,对欧阳修说:“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至喜堂

峡州太守朱庆基乃欧之昔日同寅,且怜其处境困穷,乃在县舍之东,建至喜堂,藉以使他母子安身。

至喜亭

今湖北宜昌市三游洞顶临下牢溪口山峰上,有一座重檐三叠碧瓦朱栏、由品字形组合的亭阁,这便是今日至喜亭的风貌。

至喜亭原为宋朝峡州太守朱庆基修建,位于长江江边,其功用为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息。宋景祐四年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撰写《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为宋代胜境之一。到了明代,至喜亭不复存在。

1984年,当地为纪念欧阳修,特在峡口重建此亭,今日至喜亭既壮观又美丽。亭中立有文忠公塑像、苏轼书《丰乐亭记》及新刻的《峡州至喜亭记》石碑,沿螺旋形扶梯,游客登临远眺,既可看到壮丽的峡谷风光,又可看到宏伟的葛州坝水利枢纽全貌。

三游洞题刻

据宜昌市三游洞管理处编《三游洞诗文资料》载:欧阳文忠公在三游洞有题刻:“宋景祐四年七月十日夷陵欧阳永叔□判官丁”,为文忠公谪任夷陵县令时,同峡州判官丁宝臣同游此洞留之真迹。虽年代久远,部分字迹模糊剥落,难于辨识,但经细研其点画,与《三希堂法帖》对照,佐证为文忠公手笔无疑。

欧阳文忠公纪念馆

今宜昌市就云集山庄,改建为“欧阳修纪念馆”。将东湖尔雅台、月亮池、四贤堂置其间,将往日夷陵州与东湖县两景相连,形同宜昌方志立体艺术化。

乾德之文忠公书院

景祐四年(1037)十二月欧阳修调任光化军乾德县令(今湖北老河口市)。次年三月到达乾德,在此任职两年余。

《光化县志》记:“光化有书院自欧阳文忠公始,基圮,而勿以城隅,则今郑候为之云。文忠公去邑数百年,郑候至,问民间所思,既慨然念之,适障江堤成,取其地祠焉,而院因以复。”后书院几经修葺,抗战期间毁于兵燹。今正恢复中。

滑州之“画舫斋”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任武成军节度判官。庆历二年(1042)任滑州通判,此为二次任职滑州。抵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由蔡襄书额。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于室如入乎舟中。画舫斋之前,一泓澄碧,波明如镜,名曰“文湖”。“画舫澄波”后来为滑县十二景之一,文忠公全集中有《画舫斋记》。

另建冰堂。冰堂造酒,名“冰堂春”。文忠公孙欧阳宪任丰城(今滑县妹村)主簿时,苏轼曾为之作诗送行,诗中有“使君已复冰堂酒”之句。

明万历年间在其燕居旧址兴建“秋声楼”,1652年易名“画舫书院”,1815年又易名“欧阳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废科举,改学堂,书院遂名“欧阳学堂”。民国元年政体变更,又易名“欧阳学校”。滑县县立第一小学校校歌为怀念文忠公所作,歌曰:“太行之东,卫水淙淙,白马古都,欧阳秋声……乐育群英。”

抗战发轫,滑县沦陷。日军烧杀抢掠,欧阳书院被夷为一片瓦砾,昔日书院面目全非。目前滑县城内青龙、兴隆、新盛街,乃书院故址。今仅在原书院西南、文湖之滨财神庙遗址,建有欧阳中学一所。

滁州之遗迹

宋庆历四年(1044),新政失败。在范仲淹、富弼、杜衍等人相继被贬邠州、郓州、兖州后,欧阳修又上书申辩。反对派认为他过去“每议至厉声,相攻不可解”,“论议多及于贵权,指目不胜于怨怒”,借故陷之入罪,而于庆历五年八月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州),斯时公仅39岁,正当盛年。

丰乐亭

至滁次年,于丰山幽谷发现甘泉,建“丰乐亭”,并作《丰乐亭记》。又于亭东筑醒心亭,次年属曾巩作《醒心亭记》。再移徙菱溪奇石于丰乐亭畔,供游人观赏。有诗《菱溪大石》及文《菱溪石记》。

欧阳修贬滁州后,自号醉翁。滁州四边皆为山地,瑯琊山、丰山、张八岭等从四面环抱县城,山高水清,景色宛如江南。他在《醉翁亭记》一文中,描述“环滁皆山也”,常与好友僚属至山上游乐。

瑯琊山原称摩陀岭,因东晋元帝登位前封瑯琊王,曾在此间避乱,故又称瑯琊山。山势呈东西走向,山上树木繁茂,青葱景色,即文忠公所谓“蔚然深秀”。山上有瑯琊寺,终日香烟缭绕,加之有四边浓密树木,令人顿生幽深秀丽之感。

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瑯琊山入山处,原为瑯琊寺僧智仙为欧阳修所建,供其游宴小憩。庆历六年九月亭成以后,欧阳修作《醉翁亭记》以记其美。原寺年代久远,经战火毁圮,今日所见者为清光绪七年(1881)时所重建。今日醉翁亭已建成大型园林,并拓展为“森林公园”,内有“醉翁九景”。醉翁亭被誉为中国四大古亭之首,曾举办“中国醉翁亭散文节”,吸引海内外观光人士甚多。

醉翁亭记碑今日所保存者,为宋元祐六年(1091)河南镇定王文诏知滁州时,见碑字迹褊浅,恐难传久远,特请当时知颍州苏轼书之,珍存至今。

另:在醉翁亭北侧,宋绍圣二年(1095)滁人为祭祀王禹偁和欧阳修而建二贤堂,滁州知州曾巩作祭文。原堂已毁,今堂为新建。堂外山岩有南宋岩刻“二贤堂”三个隶字。其他还有“酿泉”、“礼泉”、“紫薇泉”,以及宋后所建之“二贤堂”、“宝宋斋”、“古梅亭”、“九贤祠”、“六一亭”等。

扬州之“平山堂”

庆历八年(1048)闰正月,欧阳修自滁州徙知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在文忠公生前,扬州曾建生祠,岁久祠废,改祀于平山堂。《扬州府志·欧阳文忠公祠》云:“宋庆历中,欧阳文忠公知扬州,民威其德,为立祠,岁久圮废,改祀于平山堂后楼。”

平山堂

为欧阳修于庆历年间所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一云:“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堂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

平山后廊直通谷林堂。谷林堂之后,为文忠公祠。

谷林堂

宋元祐七年(1092),苏轼由颍州徙知扬州,为纪念其恩师欧阳文忠公,于佛殿后建堂。秋初堂成,苏轼为之题名曰“谷林堂”。

谷林堂几经兴废,目前尚保存完整。堂上木刻匾联与勒石诗词甚多,徐仁山集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苏轼《放鹤亭记》四篇中的句子而成名联一幅: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秋之交草木际天。

见欧阳礼前书,第88页。

此联以巧妙集句手法,贴切地表现出山堂迷人景色,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欧阳文忠公祠

文忠公祠,位于扬州平山堂、谷林堂后,宋庆历年间建成。清光绪五年(1879),有石刻平江李元度所撰碑文,嵌于祠外西偏壁上。祠五楹,以楠木建成,规模宏大,中楹供石刻文忠公画像,此像系恭摹清内府藏本,上悬“六一宗风”额,欧阳正墉题。

美泉亭

宋庆历八年欧阳修撰《大明水记》并建美泉亭,赞相州大明寺泉水为“天下第五泉,又曰“此泉为水之美者也”。五泉位于本山西园山塘清池之中,泉水味甘而冽,西苑设有“五泉茶社”,门首悬一匾曰:“大明寺泉水美哉也——欧阳修赞”。

无双亭

欧阳修在琼花观建无双亭并作诗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今亭毁,琼花台尚在,上植琼花,依然生长茂盛。

扬州自古以来,以山川秀丽、群才荟萃而著称,欧阳文忠公更以“文章太守”的美名垂于青史。正是有了文忠公这样的人物,才留下了“扬州太守例能文”的佳话,其与“杭州太守例能诗”对举,表达了人们对欧阳文忠公这类历史文化名人的崇敬与颂扬。

开封之“二贤祠”

嘉祐三年(1058)六月,欧阳修继包拯之后,为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包拯以威严为治,名震京师。而文忠公“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宋史》本传)。文忠公的治政方法与包拯不同,但也把首都治理得很好。

清代嘉庆年间,开封建有“二贤祠”,并祀包拯和欧阳文忠公,包严欧宽,树立起历代循吏两种风范。

青州之“三贤堂”

治平四年(1067)欧阳修因濮议之争与长媳案的诬蔑及健康关系,再三表示倦勤,坚切求去,朝廷让其出知亳州(今安徽亳州)。一年以后,熙宁元年(1068)改知青州(今山东益都),充京东路安路使。青州明代成化年间建有“遗爱堂”,清初建有“三贤堂”祭祀欧阳修、范仲淹、富弼“三贤”。

颍州之“会老堂”

欧阳修于熙宁四年(1071)六月十一日,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七月归隐于颍州。颍州是文忠公选择的养老之地,视之为第二故乡,其“朱轮西渐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之诗句,道出他对颍州的特殊感情。次年因久病体力日衰而逝,享年66岁。今居于此之后裔,乃其三子欧阳棐及四子欧阳辩两支,凡三千余人。

欧阳修曾八次临颍,在皇祐元年(1049)二月至次年七月,自请任知颍州期间,兴农桑,重水利,治西湖,修三桥,建书院……留下许多勤政为民的政绩,并留下他知颍、思颍、归颍之诗词近160篇。

颍州西湖,宋代经文忠公、吕公著、苏东坡先后疏浚治理,已达鼎盛时期,就此欧阳修留有“愿将二十四桥月,换取西湖十顷秋”之佳句,苏轼也有“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之咏叹。尔后惜连年战乱与黄泛,西湖面积逐渐缩小,渐失昔日风光,又有黄河决口泛滥,颍州西湖被淤为平地,原西湖旧址早已无存。今在原址西南方,即名三十里河地方(离阜阳市区西行约15公里),重新开发颍州西湖新址(原址在河北,新址在河南。)此处水面宽阔,南北计十数里,且湖水丰盈,湖东建有“隐贤堂”、“野仙阁”、“观湖亭”,湖西建有“西湖碑林”,湖南建有“西湖公园”。

“会老堂”是颍州西湖和欧阳修故居中留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处古建筑“实物”。据肖汉泽先生考证:该堂是欧公私第之“六一堂”,其中之西堂为欧公会见客人赵概(前参知政事赵康靖公)之处,当时任知州吕公著题名谓“会老堂”。此堂明三暗五,重梁迭架,柱石斗拱,砖刻花纹,形式古朴,壁间有两月门,题额曰“景贤”、“尚友”。堂中立欧阳修石刻碑至今仍存。此堂周围,前有“望佳”小桥,后有戏楼、四贤祠、澄源堂、梧柳风堂、西湖亭,左有文庙,右有书院……形成了布局精致的欧阳修故居群。

“会老堂”由于年久失修,堂舍岌岌可危。2005年政府投巨资重修会老堂,并于2005年5月1日向社会开放,现又在扩展35亩之面积基础上,依原故居布局,重建“六一堂”等景点及“欧阳修纪念馆”。

新郑之“欧坟烟雨”

熙宁八年(1075)九月二十六日,欧阳修赐葬于河南开封府新郑县西旌贤乡之刘村,即今之欧阳寺村。墓地北依岗阜,南临沟壑,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葱郁。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如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之美名。每年阴历七月二十三日为文忠公忌辰,有隆重纪念活动,阴历十月初十为“欧坟烟雨会”,至今依然。

江西故里之遗迹

文忠公故里,江西庐陵及永丰两地,祠祀甚多。庐陵郡治(今江西吉安)欧阳文忠公祠,是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吉州知州方时可,在州治府右街兴建的“六一祠”。另吉水庐陵两县治,南宋以来,先后建有“九贤祠”、“双忠祠”、“三忠祠”、“七忠祠”、“四先生祠”等庙祠,欧阳文忠公均在被祭祀之列。

吉安、永丰两地祠祀,因年代久远,大多颓圮。1987年4月,江西省政府特于永丰县治恩江大桥附近,辟地5万平方米,建设欧阳文忠公纪念馆,由宰相府、明道厅、致用厅、六一亭、醉翁亭等仿古建筑组成。

“西阳宫”建筑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