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蒂喜欢电影,思南路堂兄,堂姐姐喜欢看电影,淑婉姐姐,是电影迷。附近不少“社会青年”,男的模仿劳伦斯·奥立佛,钱拉·菲立浦,也就是芳芳,包括葛里高利·派克,比较难,顶多穿一件灯笼袖白衬衫。女的烫赫本头,修赫本一样眉毛,浅色七分裤,船鞋,比较容易。男男女女到淑婉家跳舞,听唱片,到国泰看《王子复仇记》,《百万英镑》,《罗马假日》。夜场十字路口,等于是舞台,即使南面复兴中路儿童图书馆一带,也看得见国泰门口雪亮的灯光。男女结伴等退票,等于摆一种身段,不徐不急,黄牛看见这批人,只能避开。三分是等人,也像约会,轻轻靠近问一句,票子有吧。对方一看,斯文,白衬衫,西装裤两条笔挺烫缝,连身裙,清爽洁白,裁剪窈窕,相当时髦。上海人讲,坐有坐相,立有立相,有面子,有档子,醒目。拿出余票,对方轻轻一声,谢谢,收票动作比黄牛慢。这类青年,常常连买几场,连看几场。淑婉姐姐说,可以钻进电影里,我就好了,死到电影院里也好。阿宝说,为啥。淑婉说,我情愿的,一脚跨进电影里去死,去醉。电影有这种效果。阿宝说,主要是,淑婉爸爸有钞票。淑婉笑笑。
有一个阶段,市面上放出《红菱艳》,《白痴》,《白夜》,《偷自行车的人》。买《红与黑》连夜排队,每人编号,不承认菜场摆篮头,摆砖头办法。阿宝与蓓蒂爸爸也去排队,每人限买两张。队伍顺锦江饭店的沿街走廊,朝北一路排开。阿宝看到一批熟人,堂哥堂姐姐来得稍晚,淑婉与几个时髦朋友也来了,三五成群,马路聚会。堂哥手托一个微型日本半导体收音机,身体动来动去,跟同伴讲不停。当时半导体收音机,细小文雅。极其少见,直到七十年代初流行国产货,包括最后三洋两喇叭四喇叭,总是粗野。这时代所谓时髦,这群人的表现,等于前几年,西方人看球赛还是保守,正装出席,是文雅时代的结束。淑婉讲得明白,与外面比较,上海完全落伍,一塌糊涂,赤脚跟不上了。队伍一动不动,阿宝提到了苏联新电影《第四十一》。蓓蒂爸爸不响。阿宝说,女红军看守白军俘虏,孤岛上一对孤男孤女。蓓蒂爸爸说,双方敌对,后来调情,最后翻云覆雨,等海里出现白军兵船,俘虏一喊,让女红军一枪结果了性命。此刻,阿宝想到电影结尾,女红军抱紧死人,响起女声合唱,蓝眼睛,蓝眼睛,我的蓝眼睛。队伍一动不动,阿宝讪讪说,我比较感动。蓓蒂爸爸不响。阿宝有点窘。过不多久,蓓蒂爸爸拉了阿宝,走到墙角,轻声说,一个女人,因为阶级感情,枪杀了好情人,这是主张暴力的共产电影,也许女权分子会喜欢。苏联人里,肖洛霍夫最血腥,为主义,可以父子相杀,相残,写了多少害人故事。阿宝不响,蓓蒂爸爸说,阿宝感动啥呢,讲讲看。阿宝说,嗯,我么。蓓蒂爸爸说,这是动了坏心机的片子。阿宝不响。队伍动了一动。蓓蒂爸爸说,是变态的,阿宝将来会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