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世纪春天”开盘前两个月,客户积累不理想,平常不怎么参加每周例会的姚雨虹,也参会了,廖聿修也到了。
会上,她慷慨激昂:“有同事反映工资低,不足以解决温饱。我说,每个来临海的人,都需要钱。不开盘,不卖房子,哪来的钱?压力大,就要积极找出路,只要有信心,去创新,就一定能完成任务。世上没有绝境,只有绝望的心。就看你是昂扬向上,还是消极颓废了。再想想办法,不但要完成任务,还要超额完成。”
销售经理认为,项目不适合西郊本地土著,适合市区内年轻白领,他们买不起市区的贵房子。所以,建议力抓市区,利用市区的羊群效应,引起西郊的追风。
姚雨虹认为有道理,让策划经理打破常规,想办法吸引市区目标客群的关注。
销售经理还提醒姚雨虹,楼价低、提成少,客户积累上不来,销售员人心思动,积极性大大降低,她担心不用等开盘就都泄气走人了。
姚雨虹说:“项目难度大,但完成任务的奖励远高于其他项目。高风险、高回报,这就是挑战。敢于接受的,就留下;不敢接受的,就离开。拿走人来逼宫,我不吃这一套。”
看到姚雨虹恩威并施,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廖聿修彻底服气了!他说:“需要老廖支持的尽管说。”
姚雨虹说:“我们坚信项目的目标客群在市区。让他们了解陌生的西郊项目,一是在市内要有接触点,二是让他们体验比心理距离近得多的实际距离。解决第一点,传统手法是利用户外广告,但我看太贵!市中心的电子商业城,是年轻白领们的时尚圣地。周末搞活动总能吸引密密麻麻的年轻人围观。这么多人,全是‘世纪春天’的目标客户。如果廖总能做通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商城的工作,在这里设固定的第二卖场,并且停放三辆免费看楼车,半小时就可从新修的大路直达项目。一下便可解决两个问题。”
刚入行,廖聿修不知姚雨虹说的是否专业,是否可行,他铁下心,她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他安排公司各部门,加上他自己,马不停蹄跑了一周,就做通设第二卖场的工作,并完成设计效果图。现代感、概念感极强,外形如一艘扬帆待航的大船,墙体是通透的蓝色玻璃。
效果图一放,就吸引了媒体、市民的关注,姚雨虹马上展开对这个建筑的探讨,从建筑艺术到对城市的影响,再到功能等,直到准备开门接待的最后一天,才揭开谜底:“世纪春天”营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