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最具开发潜力的风水宝地——伊犁
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
伊犁在新疆经济大开发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这是每一个伊犁人都关心的问题。
因为伊犁河谷雨量丰沛,山川秀丽,草原肥美,人们将伊犁誉为“塞外江南”,生活在这里的人产生了一种悠闲的伊犁河谷意识,有点儿小富即安的心态。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西部大开发的隆隆战鼓已经擂响,主战场——新疆厉兵秣马,斗志昂扬。
伊犁处于西北边陲,紧邻欧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有着得天独厚的中国陆路最大的通商口岸——霍尔果斯口岸。
此时不主动请缨,更待何时?
伊犁河谷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上世纪60年代是前线(反修防修的第一线),70年代是火线(对越自卫反击战背景下的备战第一线),80年代是短线(错失国家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好政策),90年代是长线(逐渐进入发展的长线),展望新年代,将成为西部亮丽的风景线(因西部大开发而凸显出后发优势)。
伊犁人打破保守思想观念的瓶颈,积极筹划,科学布局,希望成为主战场上的一支主力军!
2000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视察伊犁时指出:“西部地区大开发,我认为首先应该开发(伊犁)这样的地区,因为它有资源,很快就可以见效,所起的战略性作用又很大,政治、经济方面的意义都很重要。”
伊犁州当仁不让、理所应当成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开发的主力,这么说既有历史传承依据,也有战略地位上的考量。
自西汉起,伊犁就是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种核心地位延续了2000多年未曾改变。到了清末,朝廷腐败,昏庸无能,沙俄趁机侵占了伊犁大片领土,伊犁首府紧邻边境,缺乏保护屏障和战略纵深,失去政治地理中心的地位。
西北边疆危机延续几十年,给伊犁地区造成极大危害,经济衰落,旧制荡然无存。沙俄在伊犁殖民统治了长达10年,伊犁成了抵御沙俄进行战略防卫的前线。沙俄的劫掠使“以所有易所鲜,恒多奇羡,民用繁富”的伊犁,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城池残破。往昔繁荣的伊犁就此衰败了。
为了保证新疆的长期稳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1884年新疆建省,政治统治中心从伊犁移至乌鲁木齐,实现了新疆与内地的行政制度一体化。
现在,中俄关系处在蜜月期,中亚五国跟中国互利互惠,像兄弟一般和平相处。中国卧薪尝胆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新疆伊犁迎来了大发展、大建设的最好历史节点。
党中央、国务院也对伊犁寄予厚望,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伊犁时,都曾发出指示,新疆要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要更好地开发建设伊犁!
伊犁人要找回昔日的荣光,要用一往无前的天马精神建设最美的家园!
上天赐予了伊犁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环境,伊犁素有“中亚湿岛”美称,2008年又获得“中国十大新天府”殊荣,是历史上著名的“天马之乡”、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和国家向西开放的经贸大通道。
伊犁州有着全疆最大的绿洲,水土资源首屈一指,地表水年径流量363亿立方米占全疆的41%,水能蕴藏量1248万千瓦占全疆的37%。天然草场3亿多亩,森林面积105万公顷,占全疆的74%;有可耕地3000万亩,已开垦利用1350多万亩。
伊犁州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蕴藏极为丰富。已探明矿种9大类86种,铍、白云母、钾长石储量居全国首位,铬、钯储量居全国第二,黄金、煤炭、铜、铁、锰等23种矿产储量居新疆首位。伊犁州的煤炭远景储量达4772亿吨,已探明储量500亿吨。
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使伊犁成为新疆重要的粮食、亚麻、油料、糖料、肉食、蛋奶、皮毛生产基地,也是新疆细毛羊、伊犁马、新疆褐牛等优良畜种的培育、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