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话的终点(2)

品义士 作者:尹剑翔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关羽的人生悲剧源于他“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很多人都在说,关羽骄于士大夫是他人生的最大悲剧。

没错,关羽在这方面是有他的缺陷的,比如,孙权很早就联系关羽想为他的长子孙登求一门亲事,但是关羽闻听后却大骂了使者!这事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更是让关羽说出了“虎女焉能嫁犬子”这样的伤人的话来,这事搁谁都受不了!

而对外人是这样还好说,对待自己人也是这样就有问题了,关羽和后方的糜芳和士仁有着很深的矛盾。在粮草供给问题上,关羽就曾经狠狠地批评了这两个人。而且还对他们说攻下襄樊后就要治他们的罪。(《三国志》:“还而治之!”)

关羽先是抽走了糜芳和士仁的兵马,然后又说要治他们的罪,这样整天人心惶惶的,在东吴攻来后,他们投降叛国那就再所难免了!

不过以上只是一些专家的比较传统的看法,就我看来,关羽人生悲剧的焦点还是在于他的义!

刘备当年携民渡江,而曹操当年徐州屠城!

这就是两个人的差别,刘备高举义旗,是道德模范。而曹操是个地道的政治怪兽,他靠的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模式管理他的团队。所以,当年关羽才会义无反顾地离开曹操,不是因为他不稀罕高官厚禄,也不是因为他和刘备的哥们义气。因为关羽知道他和曹操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信奉的是刘备的仁义治国的方针,而不是曹操的王霸之业。

而可惜的是陈寿的那句话,很多史学家只关注了后一部分,而忽视了前一部分。善待卒伍其实也是关羽人生悲剧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前文提到的关羽俘虏的三万多于禁的部队,都被关羽押到了后方,那时没有《日内瓦公约》,关羽对待俘虏的态度完全可以简单明了,杀人了事!

而且这事挺常见,远的楚霸王项羽干过,坑杀秦卒二十万,只留下章邯等三员秦国的将领。近的曹操也干过,把徐州附近的百姓和士兵杀了个精光!

但是,信奉仁义路线的关羽没有这么干,这些人被他送到了后方。关羽并不能奢望让这些人马上变成自己人,更不能杀了他们,毁了刘皇叔仁义治国的金字招牌!但要让这三万多人活着,就必须要管他们的饭。

但是,在那个三国乱世里,每一粒粮食都不是白来的。管这些俘虏的饭,就必然会影响到前线将士的军粮。所以,关羽才会和负责后勤粮草的糜芳和士仁产生矛盾。但是,选择忠义就会和其他人的利益相冲突。

关羽终于知道了东吴的异动,蜀军的间谍们得到了曹操和孙权已经开始秘密来往的重要情报。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关羽随时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

这时,关羽仍旧面临着抉择!退守还是继续进攻?

其实,我也一直在家中思考着这个问题,如果我是关羽,我会如何抉择!在短暂的思考后,我觉得继续进攻樊城其实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要快,而且要坚决!

因为如果此时撤退,襄樊大兵很可能尾随而来,那样关羽会非常危险。但是如果襄樊被攻破,那么以襄阳为中心,就可以展开对曹军或东吴的攻击,退一步说即便是荆州丢了,换了襄阳和樊城也值了。因为以襄樊为基地可以进攻任何想进攻的地方。

当然,我不知道关羽有没有经过我这样的“技术分析”,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很肯定,关羽犹豫了,他放缓了进攻的节奏!他的攻势已经不像先前那样凌厉了。不是关羽不想进攻,而是他的战斗意志正在消退,而徐晃的援兵到了,也极大地消磨了关羽的锐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