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灵修悖论 2

冥想 作者:莎克蒂·高文


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所谓的悖论上来。

如果我们一直处于空虚、攫取和操控的心态中,那么,我们首先要学的重要一课就是“放下”。我们必须放松下来,停止挣扎,不再那样拼尽全力,停止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操控别人,也就是说,停止去做那么多事情,留一点时间,让自己什么也不想,只是单纯地与自己相处。

这样做了之后,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什么事也没有,事实上,这种感觉很好,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接受世界本来的样子,不去做任何改变。这就是处在此时此地,佛教中的“放下执著”就是这个意思。基督教中也有一个类似的观念:“神的旨意得以奉行”,这是一种让人如释重负的自由体验,在自我觉醒的所有道路上,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基本的体验。                             

一旦你开始越来越经常地拥有这些体验,你就打开了通向更高自我的大门,并且一股巨大的创造性能量迟早会在你身上流淌和显现,你开始意识到,自己早已经在创造着整个生活,创造着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经验,慢慢地你对此发生了兴趣:你要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更美妙的经验。你想要将自己的能量聚焦于那个对你来说任何时候都是最高、最有满足感的目标。你认识到,生活在本质上就是美好、丰盛而有趣的,不需要经过痛苦的挣扎和绷紧的神经,你就可以拥有你真正想要拥有的,这是你与生俱来的权利。正是在这里,冥想可以介入而成为你最有力的工具。

下面这个比喻可以更好地说明问题:

让我们将生活想象成一条河流。在这条河流中,大部分人都抓着河岸不肯松手,他们担心自己被河流冲走。但是到了某一个时间点,每一个人都必须自觉自愿地放手,并相信河流一定会带着他们一路安全地前行。此时此刻,他学会了“顺流而行”,而且感觉很棒。

一旦他适应了待在波浪中,他就开始向前看,引导自己前进的路程,看看哪里是最佳的方向,并绕开明石暗礁,在众多河道和支流中选择他喜爱的方向,就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继续“顺流而行”。

这个比喻说明,我们完全可以顺其自然,接受自己此时此地的生活,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肩负起创造自己生活的责任,有意识地引导自己的方向,达成自己的目标。

同时也请记住,冥想是一个工具,可以用于任何目的,包括在灵修和个人成长方面,它也常常会带来很多助益,比如,你可以运用冥想,将自己设想成是一个松弛而开放的人,顺其自然地生活于当下,并始终安住在你的内在本性之中。

你内心所渴望的一切

都得以呈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