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
小时候,每逢春天来临,就看到祖父在果园里忙着为果树接枝。那是改良果树品种的技术,做起来并不困难:把果树苗在离地三寸的地方截断,修整妥当,在 皮层的地方削一个入口,接上约一寸半左右的新枝,然后用月桃的叶子包扎起来,就算大功告成。我很喜欢跟着祖父做点杂事,帮他一点小忙,比如递个月桃叶或麻 绳,把剪下的树枝,小心翼翼地拿开。就凭这点本领,就能得到祖父慈爱的赞美。
我们祖孙一老一小,就有说不完的话。正因为如此,我熏习了爱和慈祥,学到一些种植的知识,而祖父在每问必答中,也给了我许多待人接物的启示。虽然, 有许多答案现在看来是很荒诞的,比如说怀孕的产妇如果碰过新接好的树苗,就注定会枯死等等。但有些道理却很具省发性。有一次我问:“祖父!把金橘接在柚子 树苗上,将来变成柚子头金橘枝,橘子可以长得硕大。为什么不把金橘接在莲雾苗上,将来不就长得又大又多吗?”
他说:“孩子!两种完全不同属性的植物是接不活的。”
不用我问为什么,他接着又说:“树苗是一个现实,柚子只适合接柑橘、柠檬之类的新枝。优良品种的新枝代表我们的理想,如果理想不能与现实衔接,那么树苗截断了,新枝又活不成,那就会两头落空。”
祖孙两人经过一番问答,最后田园又归于平静,过了一会儿,老人喃喃自语地重述了他的结论:“不好的现实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力量来自理想;理想是珍贵的,但若不能与现实衔接,理想无异于虚妄。”
这些童年往事,已经遥远了,那片由老人家种植的橘子树,由寸许之芽渐渐繁茂,而年年丰收,年复一年橘子树枯老了,现在改种莲雾树,尽管物换星移,祖父的教诫,却因禅修而化做禅语,开悟了我的心。
割舍与成就
1977年,我从“政大教育研究所”毕业后,已工作了五年,当时,我跟净空法师学佛,法喜充满。有一天,蔡保田教授打来电话,劝我回学校攻读博士学 位。他语重心长,告诉我更上一层楼的重点。特别是“教育部”已同意带职攻读博士,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也深知具备最高学位的好处,但仔细了解,我发觉博 士级的课程,并非我的兴趣,相形之下与净空法师学佛学经,倒反而欢喜踊跃。但是,我还是在学位和学佛之间举棋不定。
那时净空法师开讲《华严经》,开宗明义讲述“世主妙严品”。他说:“十方世界一切生,依其根性均各得自在解脱门。”
骤然开朗,也唤起过去祖父的教训:理想必须建立在真实之上。我恍然大悟,犹豫之情一扫而空。当即决定继续学佛学经。如今事隔多年,我还能在学佛和弘法上,保持着精进和悦乐,多亏那次殊胜的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