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美闳约——“闲情”与存在的“焦虑” 4

唐宋词经典 作者:杨雨


当然,这种生命的焦虑感并不是冯延巳一个人的感受。古往今来,伟大的文学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只不过,他们各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有的沉痛,有的沉静。沉痛者如屈原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这是面对理想失落的沉痛;《古诗十九首》的“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这是面对死亡的沉痛,这种沉痛和杜甫的“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赠卫八处士》)近似;再如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相见欢》),这是亡国的沉痛……沉静者则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如欧阳修的“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

这里也补充说明一下,晏殊、欧阳修正是公认受冯延巳影响最大、最深的北宋词人。晏殊、欧阳修都是江西人,晏殊更是江西抚州人,冯延巳被罢相后曾一度到抚州做官,有了这层地域亲缘关系,又有相似的身份背景——三人都是朝廷高官,晏、欧追随正中词风,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也就不难理解了。

冯延巳的这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就是属于沉静而非沉痛的表达,蕴意虽然深刻,但由沉痛回归沉静的表达风格使得原本特别具有悲情的生命焦虑感显示出比较平和、节制与理性的美,后来追步冯延巳的晏殊、欧阳修词同样也呈现出这种节制和理性的美。这种表达形式虽然带上了冯延巳个性的风格,但它的内涵显然已经打通了人性共有的生命意识。

一首真正的经典作品,它在传达作者个性风格的同时,一定会深刻地触及到人类的共性。这就是冯延巳“闲情”的深刻蕴意所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