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2)

走近林则徐 作者:马骏杰


三条原则虽然不多,但要做得恰到好处却是相当困难的。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进一步研究了林则徐的书信、奏折、诗词等文稿,参考了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若干属于我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我的情感始终努力与林则徐的内心世界相连接,体味林则徐的喜怒哀乐,总结他的人生结论。经过半年的努力,十集节目终于录制完成,并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节目的质量如何,观众自有公论,我所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我的授课能力和水平,如何给观众带来更多更好的文化感受。

《走近林则徐》的书稿是在我讲稿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电视系列节目的特点与书籍不同,它既有各集间内容的贯穿与统一,又有各部分内容的独立和跳跃;既注重人物经历的完整性,又有因节目时长限制而进行的片段式设计。所以要形成书稿,还必须对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和扩充。书稿的修改和完善,在耗去了我三个多月的时间之后得以完成,并在节目播出之后付梓。这不仅因我在教学科研以及大量事务性工作之余付出了艰辛努力,更因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提供了热诚帮助和高效率的工作,这是我要衷心感谢的。

修改后的《走近林则徐》,既保持了电视节目的形式设计和语言风格,又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史料的引用和分析更加完整。由于电视节目的时长限制,主讲人在引用和分析史料时,只能选择部分而不能选择全部,有些分析只能点到为止,一些具有说服力的史料只能忍痛割爱。补充后的书稿克服了这一不足,一些重要史料完整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第二,案例的选用和展现更加丰富。林则徐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一生,留在档案史料中的精彩事迹十分丰富,节目由于时长的限制,只能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加以分析,有许多同类而过程和情节完全相异的案例无法展开,书稿则有充足的空间完成这一任务,所以我尽可能把那些鲜为人知的精彩事例补充于文字当中,使林则徐的形象尽可能丰满和生动。

第三,观点的提炼和阐释更加学术性。史学界对林则徐的长期研究,形成了海量的研究成果。我备课的过程,既是从史料中提炼观点的过程,也是对各种观点进行甄别的过程。电视节目中梳理的观点,都是经过提炼和甄别后的结论性东西,而提炼和甄别过程则因节目设计的需要被忽略了。书稿适当地把这一缺失的过程进行了弥补,使得出的结论更具逻辑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总而言之,电视节目由于媒体手段的辅助和编导们精心的设计,使讲述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书稿由于补充和完善,使文字更加理性和思辨,两者是相得益彰的。但愿这样的设计和构思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索和阅读上的快感。

马骏杰

丙申冬于山东烟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