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林则徐独特的为官之道(13)

走近林则徐 作者:马骏杰


该督抚等不肯为国任怨,不以国计为亟,是国家徒有加惠之名,而百姓无受惠之实,无非不堪下吏私充囊橐,大吏祗知博取声誉。

意思是说,陶澍和林则徐不肯为国任劳任怨的工作,不为国家的国计民生着想,使得国家对百姓的恩惠有名无实,无非是因为下级官吏中饱私囊,高级官员只知博取声誉。这实际上是把老百姓所受之苦,推到了林则徐身上。林则徐立即意识到,皇帝的态度不仅使缓征建议无法被采纳,而且如此下去自己的前途也会受到影响。可是,当他看到飘摇在风雨中的稻禾,听到灾民昼夜不断的哀号的时候,他彻夜难眠,最后决定抛弃个人得失,“不揣冒昧,破格具奏”。于是,他以个人名义,再次上奏朝廷,据理力争。林则徐在奏折中说道:

伏念臣渥蒙恩遇,任重封圻,且居此财赋最繁之地,乃不能修明政事,感召和甘,致地方屡有偏灾,极知经费有常而不得不为赈恤蠲缓之请,抚衷循省,已无时不汗背靦颜。乃蒙皇上不加严谴,训敕周详,但有人心,皆当如何感愧!况臣受恩深重,何敢自昧天良?若避怨沽名,不以国计为亟,则无以仰对君父,即为覆载之所不容。臣虽至愚,何忍出此?……窃维尽职之道,原以国计为最先,而国计与民生实相维系,朝廷之度支积贮无一不出于民,故下恤民生正所以上筹国计,所谓民惟邦本也。本年江潮之盛涨,系由黔、蜀、湖广、江西、安徽各省大水并入长江,其破圩淹灌之处,原不止上元等六县,……

民间积歉已久,盖藏本极空虚,当此秋成之余,粮价日昂,实从来所未见,来年青黄不接,不知更当何如?小民口食无资而欲强其完纳,即追呼敲扑,法令亦有时而穷。……

但天时如此,日后情形如何,臣实不敢预料!昼见阴霾之象,自省愆尤;宵闻风雨之声,难安寝席。并与督臣陶澍书函往复,于捐赈办漕等事,思艰图易,反复筹商,楮墨之间不禁声泪俱下。倘从此即能晴霁,歉象尚不至更加;如其不然,臣惟有再行据实奏闻,仰求训示遵办。

这份奏折,首先肯定了皇上的恩典,以明报效皇恩之情,随后列举大量事实,说明灾区实际情况,同时也将采取的措施一并上报,最后强调了救灾中无法克服的困难。该篇奏折正如林则徐所言,“楮墨之间”,“声泪俱下”,表达了他“昼见阴霾之象,自省惩尤;宵闻风雨之声,难安寝席”的痛苦心情,林则徐为民担忧,以情力谏、敢于担当的胸怀跃然于纸上。道光皇帝面对林则徐入情入理的呼吁,无可奈何,只好同意。消息传出,江苏官绅庶民一片欢呼,一时出现了“疏稿争相钞传,远迩为之纸贵。小民闻之,皆嗟欢聚泣,庆更生”的动人场面。当时,有一首诗赞曰:

十载江南乐岁无,苍生残喘几时苏。挥来忧国千行泪,写出流民一幅图。敢缺正供忘转漕,为培元气乞蠲租。九重方切恫瘝抱,伫看恩膏遍海隅。

从以上所述可见,林则徐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为官之道,这就是“恪守原则、清正廉明、知人善任、为民解难”。那么,林则徐除了在为官方面值得称道之外,还有哪些优秀品质不为人知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