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万盛,羽球冠军的摇篮 8

中国报告文学精品集 作者: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


万盛区体育馆建成前,万盛区的体育活动场地主要是露天篮球场,分 布在市属厂矿、区属企业、机关、学校。有人说,万盛羽毛球从传入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已经二十多年了,至今没有一个固定的比较规范的室内场地。认为万盛羽毛 球没有什么发展前景,觉得决策者是“光打雷,不下雨”。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把口号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1993年,区委、区政府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毅然决定修建区体育馆。此举极大地鼓舞了万盛体育人,增强了他们搞好万盛羽毛球运动的信心和决心,让大家也看到了万盛羽毛球事业发展的希望。

1995 年10月,按国家标准设计,具有满足省、市级正规体育比赛及训练要求和集健身、娱乐、群众集会、文艺演出、办公、经贸等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室内活动 场地--万盛区体育馆竣工。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还题书了“万盛体育馆”馆名。体育馆的建成,结束了万盛建区40年无正规公共体育场地的历史,为提高万盛体 育运动(尤其是羽毛球运动)竞技水平,发展全区体育事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经过几年艰苦的磨练,留下的运动员仍然代表重庆市队参加四 川省的比赛,而且仍保持着前三名的优势,并夺得过十余次冠亚军。在1997年的重庆市青少年运动会羽球赛上,万盛羽毛球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总数第 一、奖牌总数第一等三个第一的佳绩。在此后三次参加的重庆市青少年羽锦赛中,三次均囊括了羽毛球的所有项目冠军,包揽了部分单项的前六名。

随 着重庆市专业羽毛球运动队的成立,市体育部门对区县羽毛球工作的加强与辅导,永川区、大渡口区等区县羽毛球队伍的异军突起。全市羽毛球运动水平已呈“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各显神通,激烈竞争的发展态势。这对万盛来说,无疑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加之万盛由于长期受“因矿设区,为矿服务”的思想约束,产业结 构比较单一,国内煤炭市场风云突变和军工企业逐步外迁,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特别是加大煤炭行业关井压产力度,全区经济陷入 前所未有的困境。到1999年,全区经济出现了5%的负增长,到了财政资金保“吃饭”都成问题的境地。

就在这一年,江玉忠从南桐矿务局调至万盛区体委,担任羽毛球教练员和羽毛球学校校长,主抓羽毛球工作。江玉忠到任后,立即着手在全区开展了一系列羽毛球活 动,使一度陷入困境的万盛羽毛球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第二年,在江玉忠的努力下,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吃住、训练、学习“三集中”的训练模式。第一批招收了 三十二名运动员,通过精心指导和培训,涌现出了江思羽、彭通、朱正霖、邓梦佳、杜新、金亮、余鹏、杨代维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到目前为止,共有七人进重庆 市羽毛球队、四人当上了教练,其余人员相继进入不同的大学学习深造。学员江思羽,就是在他的精心培养教育下,以学习和体育两项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 取。

进入新世纪后,万盛区体育部门在抓羽毛球训练中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每年还举办一次中小学羽毛球比赛。万盛区教委也在中小学开设羽毛 球体育课,设立了六个中小学羽毛球训练网点,建立了校级与年级或班级为主的业余羽毛球队,让学生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体育、教育两部门 密切配合,制定了包括优秀运动员升学等在内的相关优惠政策,从中发掘羽毛球后备人才。由于实施了“全区一盘棋”,齐抓共管,合力联动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推 进了全区中小学羽毛球运动的开展。

功夫不负责有心人。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万盛羽毛球运动的技艺水平。在2007年重庆第二 届运动会上,万盛区羽毛球代表团获得十三枚金牌,十六枚银牌和十三枚铜牌。其中羽毛球项目获六枚金牌,六枚银牌,九枚铜牌,占全部奖牌总数的二分之一,再 次登上了重庆市羽毛球霸主的宝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