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代愚公李双良 1

中国报告文学精品集 作者: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


当代愚公李双良

谷 峰 董辛元

网上有个笑话:20世纪80年代,一个流了几十年黑鼻涕的太原人调外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鼻涕变白了,吓得赶忙到医院问:“医生,我是不是病了?怎么鼻涕由黑变白了!”

这个笑话也许只是对那个时代环境污染的一种调侃,但那时的太原人出门打把伞,不爱穿白色服装,不把洗过的衣服晾在室外等习惯则是此城一道独特的灰色记忆……

如此“独特”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太原西北角有座渣山。”八九十年代,这座渣山曾使太原落得了个“光灰的城市”之称--每遇刮风,渣山的沉渣浮土腾空而起,把整个太原城笼罩在一片灰尘之中……

祸害太原的渣山属于太原钢铁集团公司。

如 今已跻身于中国企业500强第22位的太钢诞生时叫西北炼钢厂,由山西军阀阎锡山的西北实业公司筹建,1934年8月8日破土动工,之后,初步形成小型钢 铁联合企业。建厂之初,处于小打小闹阶段的太钢产量极低,到1949年,年产钢最高仅仅只有1.6万吨。新中国成痒痒后,各种建设百废待兴,需要大量钢 铁,钢产量不断提升,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太钢的产量更是突飞猛进,到上世纪80年代前后,产量已抵进数百万吨。

随着钢产量的不断急增,一个严重的问题也不断逼近太钢--五十多年的不断沉积,废渣越堆越多,到1983年,太钢渣场已经形成一座占地数平方公里的“大渣山”。此渣山比5个天安门广场还大,最高处20多米,相当于10多层的高楼。

更严重的情况是,渣山的容量已达到了极限,新的废渣要进入此山已越来越难--20世纪80年代前后,排渣的工人常给厂领导汇报说:过去往渣山排渣,一台机车能拖六节装满废渣的车皮都很轻松。而现在,两台机车连拖带推,也只能使四个车皮的废渣缓缓地向上爬行。

领导们意识到:渣山已经危及到太钢的生存,渣山不搬,太钢难活!

渣山威胁的不仅仅只是企业的发展,太钢的领导们还面临着另一个重大的压力--本公司的污染引起引起了民怨。

那时,山西省城太原城西北的太钢“黄昏出钢”的景观很美,宛如西北绚丽的晚霞,烧红了西北的天。但每当倒渣时,灰尘滚滚、烈焰升腾,炽热的废渣带着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四处飘散,遇到刮风,那些沉渣浮土还会腾空而起,使整个太原城处在一片灰遮尘障之中……

面对严峻的现实,太原钢铁公司的领导心急如焚。1982年夏季,发动全体职工集思广益,寻求治理渣山方案的活动在太钢展开了。

很 快,有了两套治渣方案。一是把本来已经堆得很高的渣山再提高10米。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案很快被否决;另一方案是向政府申请空地移渣。但不论是废渣上东山 还是去河西都存在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是数千万元的治渣经费;二是工程工期长,且要穿越一段市区,会产生新的污染源。

当时,百业待举的太钢各方面都要用钱。时间和资金两大难题,成为治理渣山的瓶颈,令无数专家、学者头痛不已!

难道七万多名太钢职工就拿不出一份切实可行的治渣方案?难道就眼看着太钢被废渣憋死、困死、噎死?

就在难住领导,难坏专家之际,1983年春天,已等着退休的工人李双良把他的治渣方案送到了厂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