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代愚公李双良 10

中国报告文学精品集 作者: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


更为可喜的是,李双良和他的伙伴们在治渣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聪明才智,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走出一条“以渣养渣、以渣治渣、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路子,为全国治理冶金渣提供了经验。

此外,李双良还兼顾了渣场工人的生活,用520万吨废渣,为市地产开发公司代黄沙做回填基础,换回180套楼房,除解决了渣场几十户无房户和住房拥挤的困难户外,还为加工厂职工解决了100多套住房。

1993 年,在李双良70岁那年,太钢在渣场为他树起了半身铜像,这种待遇在全市也是绝无仅有。同时,太钢公司为李双良奖赠一座小二楼居室和专用小汽车。同年,太 钢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李双良被推选为公司关工委副主任。此外,李还曾担任40多所学校的名誉校长和课外辅导员,多次进学校作报告、给年轻党员讲 治渣史,以现身说法传播精神文明,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标杆。

当代愚公李双良在受到社会赞扬的同时,也受到省市和中央的表彰和奖 励,多次被评为省市级特级劳模、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央和省市委先后发文,开展向李双良学习的活动。 太钢成立学双良领导组,推动公司企业学习双良活动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至2003年14年间,太钢公司共选树学双良“百 佳”1714人,无数个李双良式的干部和职工已经和正在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李双良的名字已永久地镌刻在太钢的历史上,“双良精神”已深深地铸入企业精神的灵魂。那新时期80年代的双良精神,是上世纪50年代的孟泰精神、60年代的铁人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骄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3年,太钢把渣场门前的这条路命名为“双良路”,把西大门命名为“双良门”。

 

DANGDAIYUGONGLISHUANGLIANG

程 太生,笔名谷峰,祖籍山西省武乡县,一九五○年二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汉族,中共党员,电大语文类专业毕业。一九六八年二月参军,先后从事新闻、宣传、 政工、文化等工作。原武警山西省总队政治部文化工作站副站长,现为山西省军休三所退休警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 究会理事等。先后发表人物传记、纪实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著有《太原抗日风云录》、《太原解放接管纪实》、《新太原五十年纪事》(上中下)、 《高平发现炎帝陵》等十余本书,被有关媒体誉为“三晋司马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