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房里坐着很多人,有像我一样的有“钢琴情结”的年轻人,也有失意的人来这里只是坐着发呆,品尝老师特意调制的卡布奇诺,感受一下钢琴课的气氛。
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些古稀之年还来学琴的人。据说,每天上午,钢琴房里就是一片夕阳红。那个年轻人,经常陪着自己有些耳背眼花的妈妈身边,听她练琴。
我羡慕地说:“有你的陪伴,她以后一定会弹得很动听的。”
那个年轻人却说:“音乐是我妈妈的心病,总想学,现在终于有了时间。还好,不晚。”
我附和着:“不晚,不晚。只要可以开始,就不算晚。”
最后,那个年轻人趴在我耳边小声说:“其实母亲根本分不清琴键了……”
那一刻,我突然很感动,明知母亲听不到我们的交谈,那个年轻人依然如此小心翼翼地尊重着她。明知母亲早已分不清那八十八个琴键,他依然愿意每天陪同她前来练琴。
这就是“洞”的魔力吧,有一日,也许你失去感知能力,不再认识这个世界,但唯有内心的“洞”一直牵引着你,走向你想到达的地方。如果身边的人也愿意帮你一起走向那个洞口,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钢琴课上,有人最终得到了心理补偿,学会了演奏钢琴曲,有人却遗憾地发现自己并不是真正地喜欢钢琴,有人刚刚报了名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当你试着来填补内心那个“洞”的时候,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安静,那时,你才可以分辨这个“洞”是不是你要修补的遗憾。
每个人心中的这个“洞”,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潜在的需求。当你试着去填补时,却发现这一切并不是自己想象的模样。
有多少次,我们兴高采烈地走在自以为对的路上,拥抱着一个灵感,一段新生活,兴奋不已。没多久,被忽视的我们就会发现,没人举手赞同,甚至有人会否定:“这也值得你开心不已?”
有时,不只是别人,就连自己一个转身,也会被吓一跳:“啊!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真的。”我们一次次回头,一次次否定,直至忘记了自己想要弥补的心愿,不过是当年那个小小的遗憾。
3
你的内心也有一个“洞”吗?
你一直想填充,一直想弥补,却一直被搁浅。你一直懊悔,却无力去实现它。它是梦吧,却比那些虚无缥缈的梦更容易被抓住;它不是梦吧,却一直被你放在最柔软的内心,被一再地忽略、隐藏。
那个“洞”,是你身边最重要的人带给你的影响,还是你内心所向往的生活?是应该放下的不能完成的心愿,还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想法?是更美好的自己对你的牵引,还是遗憾的一个折射呢?
30岁之后,柯蓝从凤凰卫视主持人转行做她并不擅长的演员。“28、9岁开始,发现脸上有皱纹,胳膊上有BYEBYE肉时,我很恐惧,这是30症候群,把什么都想攥在手上,怕失去。坦然面对才会来得很漂亮。我妈说了,生气不如争气。把眼前利益扔掉,不要怕。所以我努力面对,转换跑道。”
因为喜欢,所以勇敢。
每个人心中的“洞”,都需要填补。
有人选择了忽略,有人选择了行动。有人在获得满足之后决然放弃,有人认为不把“洞”填满就是人生的耻辱。
4
我曾问过一个心理学的博士,什么情况下,这个“洞”会彻底成为死火山,再也不爆发呢?
她说,不管你身在深处,心在何方。只要你想起那件未完成的心愿或遗憾,你不再为它受尽折磨,也不再因它畏畏缩缩。你勇于去实现它,只是为了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你不再去实现它,只是觉得完成它也没有任何意义。
生活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一直都是,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人生。
5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这是76岁开始学习绘画,80岁举办画展的摩西奶奶告诉我们的道理。
“任何人都可以作画”,摩西奶奶这样说。她也说过:“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摩西太太用明快的色彩画出一些欢乐的场面,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