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炎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

我的履历书 作者:青木昌彦(Aoki Masahiko)


“吉田组长,如果你都不行了,那么日本光学就真的不行啦!”

1969年,我在一家酒馆里受到来自部下们的猛烈“攻击”,地点就在国电(现为JR)大井町站通往我们工厂的,叫做“光学大路”的路上。

我们在那里举行了一个名为“光电传感器会议”的集会,旨在为日本光学工业(现在的尼康)今后的发展探寻生存之道。当时公司刚成立不久,召开这样的主题会议无疑有深远的意义。大家可以自由参加,针对我们所属的精机事业部今后应推出何种新产品的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也算是半私人的聚会,成员以年轻人居多,约有15人。当时我37岁。

这个集会共持续了3年。工厂下班后,我们就借会议室开始讨论,一讲到兴头上,话就停不下来。然后大家再转移会场,到酒馆去继续讨论,有时候借着醉意,还会胡乱讲话,甚至演变为互相拉扯。

那时经济正高速发展。“尼康”这个品牌的相机,俨然已经成为人气商品,但为了日本光学工业将来的成长,每个人都觉得,除了相机之外,必须再发掘一种新产品作为业务支柱。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能从精机事业部诞生出另一项会社的主力业务。我之所以这么想,就是在开展这个集会的一年前,我到美国出差时,受到了“光学与电子学相结合”的启示。

将会议名称定为“光电传感器”,意思就是一种可以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使原本不可视的东西变为可视的机器。在光学仪器上导入电子学知识,从而打造出能够大大提升人眼视力的“光之眼”。我们就是想从这里找到突破口,建立起新的业务领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集结各个领域的技术。会社内部有设计镜头的“光学部”、制造精密仪器的“生产部”、处理电气自动化相关事项的“电工部”三大技术系统。在集会以前,各个系统之间信息闭塞,不相往来,各自都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我觉得有必要增强系统之间的沟通交流,所以想到了集会这个办法。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技术人员的自尊心强,不容易对别人敞开心扉。

举个例子,如果光学部的人说了“我们做的镜头相当好,但是机器设计得太糟了”,那么生产部的人肯定会说“自己做得不到位还尽抱怨别人”。就算转移到了酒馆,这些人也经常会抓不住讨论的重点,开始相互攻击,如果我不理会,他们还会转过头来埋怨我:“组长,你这样可不行啊……”

在当时参加光电传感器会议的成员中,田中博先生总是显得活力十足,经常是讨论的主力。

田中君1960年从职业高中毕业后进入会社,他的手很巧,设计图画得很好。大家在设计机器时,时常会因为过分追求功能性,而导致零部件或机器的尺寸与预先设定的不符,这时候只要去拜托田中,他总能设法弄好。想不出点子时,他也会提供建议,“试试这种材料如何”,是个很能帮得上忙的人。

田中君身上具有纯粹的工程师气质,很值得信赖,但只要一沾酒,有时就容易不动口先动手。在酒馆里动手,经常就起因于田中君。

就这样,通过我们的集会,光学部、生产部、电工部之间的沟通变多了,关于新产品的构想也逐渐多了起来。我们这群人所订下的目标就是要研发出“带有光电传感器的识别型机器人”。后来我接到客户的制造委托,里面就有工业用自动牵引试验机、轮胎自动识别机等嵌入了光电传感器的自动化机器。我们也由此实现了产品化生产。

不过,往往卖掉了一台之后就再也没有订单了。为了寻找具有生产销售连贯性的产品,我们必须努力思考研发新产品。

“吉田设计的净是一些不好卖的东西。”

当时事业部门和我同时进入会社的滨馆乡一曾这么跟我抱怨过。

即便如此,我也没有放弃,继续在集会上同伙伴们反复讨论,拜访客户,寻找新产品的灵感。后来我在熊谷制造所召开了一次会议,让我想起了38年前的那个夏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