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一天 (1)

长江边的古镇 作者:王以培


晚上8:30,在洛碛镇码头,一辆机动三轮车冲下斜坡,坡上尽是彩石;你从车上下来,借着竹棚里透出的昏暗灯光,大把大把抓起地上圆润光滑的石头,装进口袋,然后和一些疲惫的农民一起上船,从洛碛返回木洞。

现在你正在船上,洛碛消失在夜幕之中,洛碛洛碛,你到达8小时便匆匆离开——

长话短说,白天在鱼嘴等下水船,鱼嘴石上站着一个小姑娘,说“洛碛好耍”,我于是放弃了木洞,直奔洛碛。来到洛碛满心悲哀,晚上9点乘船返回木洞。

那个女孩名叫张媛,今年14岁,像个雪娃娃,在洛碛镇中学上初中二年级,前两天来鱼嘴走亲戚。我和她一同在鱼嘴上船,并排坐在船尾。一路上,江面雾气迷茫,雾中的橘子树时隐时现。主人的房屋在江上移动,船上的过客不知向谁告别。这一路,我什么话也没说,心里想着殷越的歌:

烟一样的树,云一样的路,

花一样的人,酒一样的河……

就这样从鱼嘴来到洛碛,下船时,我送张媛回家,她送我两只橘子。

独自来到老街,找到一个“迎宾旅店”,深巷中狭小的房间,搁不下一只箱子,床上被单发黑,被褥发暗,窗外黑瓦如黑色的时间。

洛碛老街酷似秭归,残破的旧城,纷乱的人群。这里有个“缙云故里”。缙云原名冯时行(1100—1163年),字当可,号缙云,宋代乐碛(今洛碛)状元。在三峡地区6处枯水题刻中,4处有他的题刻,这4处分别为灵石、石鱼、龙脊石、迎春石。迎春石分上中下三块,上下两石相距300多米,位于洛碛镇对面。当地有“石出迎春”之说,因迎春石露出水面时,春天即将来临。在上迎春石上,冯时行题写道:“乐碛大江中有石洲,烟水摇荡,云山杳霭,全似江南道士矶,可以泛舟流觞,修山阴故事。”这里所说的“修山阴故事”指修禊,是一种除恶避邪、祈盼吉祥的祭祀活动,一般在春秋两季于水滨举行。当年为缙云先生所立的牌坊如今只剩下一个空架子,“缙云故里”三个字被人为铲除,牌坊上只剩一团橘黄的色块,从旁边一个新立的黑色水泥石碑上,才知道这是“文物”,石碑上写着:“洛碛缙云里?八角井”。

从“缙云故里”回来,穿街走巷,不知怎么的,走到一棵梧桐树下,当地人说是梧桐树,可上面开着火焰般的红花。树下一排旧屋,串串拱形的黑瓦如细密的波纹,深棕色的木梁伸出墙外,表面已成朽木。从狭窄的门框看去,里面的情景触目惊心:小屋中央吊着一盏长明灯;屋里没一件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口水缸,一张竹櫈。地面都是泥土,破损的墙壁露出灰砖和毛竹。一双穿黑布鞋的小脚直冲门外,一位老奶奶的遗体躺在床上,上面盖着雪白的床单。小床用木櫈架着,搁在小屋中间。遗体的脸部,放着一只黄色的纸鹤。屋门口搁着一只蜂窝煤,圆孔中插着几炷燃烧的香;一只破旧的脸盆盛着半盆灰烬;旁边堆着老人生前穿过的旧衣服。就在那棵开花的梧桐树下,邻里们正在操办着丧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