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多年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而发达国家则相对衰落。中国的GDP总量在2007年超过了德国,在2010年又超越了日本,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缓慢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原有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加之意识形态的差别和对中国发展战略的误读,“中国威胁论”也应运而生。那么,中国的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中国在未来会不会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呢?
向世界阐释和论述中国的价值观、中国崛起的真正意义,不仅是和谐世界的需要,更是重建中国文化、复兴中华文明的需要。中国不仅要有更多的孔子学院,而且应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文化推广人才,发展更多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媒体。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应该推崇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计量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显示,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最初主要是依靠劳动投入,之后又依靠资本投入,靠科技支撑的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低。如果从科研支出在GDP中的比重、教育支出在GDP中的比重以及基础科研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等指标来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科技竞争力的提高是有限的。在这个意义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科学发展,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项极具紧迫性和现实意义的任务。
到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时候,到我国化解国际社会各种矛盾、保障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发挥引导作用的时候,到我国因为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而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拥护的时候,到我国文化特别是核心价值观为世界人民所普遍认可的时候,我们才能说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国际、国内提供的历史条件都在预示: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完全可以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初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在21世纪末叶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向灿烂辉煌的巅峰。
当然,由于《文化战争》中涉及大量的历史、地理、社会、战争、经济、环境、自然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本人的知识结构、工作实践所限,难免对某些具体问题的阐释不够清晰,甚至与学界的观点相异。我希望《文化战争》只是我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一个起点,更希望自己能够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现实思考、科学研判和传承需求,为中国精神的阐释、中国梦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戴有山 2014年6月于武汉大学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