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易水悲风:刺客荆轲》 樊将军来投(3)

易水悲风:刺客荆轲(“说春秋道战国”系列历史小说) 作者:吴礼权


太子丹见荆轲对这段历史也有兴趣,遂连忙接着往下说道:

“赵王闻听秦国大兵来犯,立即遣庞媛为大将,扈辄为副将,率兵十万迎击秦兵。由于秦兵人少,尧山一仗,秦师未能取胜。蒙骜遂派张唐督兵到屯留催取长安君成蟜与桓齮率领的五万后援。当时,成蟜年方十七岁,对军旅之事并不熟悉,遂召桓齮密议。桓齮对蒙骜与张唐等人对长安君颐指气使而心有不平,加之他早就听闻吕不韦纳妾盗国之事,更是义愤填膺。于是,便乘机向长安君进言道:‘今秦王非先王之骨肉,惟君乃嫡子。’又说吕不韦此次出兵,目标不是赵国,而是想借机除掉长安君,以绝后患。长安君问他,当前情势如何处置。”

“桓齮怎么说?”荆轲又急切地问道。

“桓齮献计说:‘今蒙骜兵困于赵,急未能归,而君手握重兵,若传檄以宣淫人之罪,明宫闱之诈,臣民谁不愿奉嫡嗣者。’长安君一听,觉得有理。心想,此乃天赐良机,何不放手一搏?如果成功,秦国便是自己的了。于是,长安君成蟜就采纳了桓齮的计谋,让桓齮对前来催兵的张唐使者说,大军不日就将移营驰援。”

“结果怎么样?”鞫武对这一段的内幕不甚清楚,只有当时身在秦都咸阳的太子丹最清楚了,所以当太子丹说到长安君谋反的事,他也来了兴趣,急忙追问道。

“桓齮不仅在张唐使者走后没立即率兵往庆都驰援蒙骜,反而替长安君草拟了一篇讨伐吕不韦的檄文。结果,蒙骜所率之师孤立无援,最后蒙骜自己也战死于庆都。”

“那后来呢?”荆轲也追问道。

太子丹看了看荆轲,又望了望鞫武,继续说道:

“有关吕不韦进妾之事,秦国很多人早就有所耳闻。等到长安君的檄文四下传布,大家见到檄文中有怀妊奸生等语时,就更加确信实有其事。虽然很多秦国将领因为畏惧吕不韦的权势而不敢立即起兵响应长安君,但对朝廷未来的走势都持观望态度。张唐见长安君谋反已成事实,遂策马飞奔,星夜赶往咸阳告变。秦王闻报大怒,乃与吕不韦计议,派大将王翦率十万大兵往屯留征讨长安君成蟜。最终,长安君投降了赵国,手下的军官大多被秦王诛杀。”

“那主谋桓齮怎么逃过呢?”荆轲不解地问道。

“桓齮为谋反的主谋,当时我在咸阳时都没听说过。只是前年听说他战败潜逃了,才陆续有人揭出他的老底。”

“那桓齮真算是幸运。”鞫武感叹道。

太子丹看了看鞫武,说道:

“何止是幸运!秦王嬴政十年,吕不韦和嫪毐失势后,桓齮还被秦王提拔为大将军,齐国与赵国派来使臣摆酒祝贺。嬴政十一年,秦王令王翦为主将、桓齮为副将、杨端为末将,三军并为一军,攻打赵国邺邑。虽然夺取九座城邑,但未攻下邺邑。后来,还是桓齮攻下了邺城。王翦又派他攻打栎阳,也攻下了。从此,桓齮便成了常胜将军,声势如日中天。嬴政十三年,秦王又派桓齮率兵伐赵,攻打赵之平阳邑。结果,杀赵将扈辄,斩赵师之首十万。但是,嬴政十四年,他再次伐赵时,却被赵将李牧打败。”

“殿下刚才说桓齮是秦国的常胜将军,怎么会被赵将李牧打败呢?”荆轲不解地问道。

太子丹看了看荆轲,顿了顿,又接着说道:

“桓齮杀扈辄,斩赵师十万之后,自以为天下无敌,遂萌生了骄傲情绪。平阳战役结束不久,也就是秦王嬴政十四年初,桓齮未请示秦王,就擅自率兵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然后兵指赵都邯郸。赵王见情势危急,星夜遣将奔赴代地雁门郡,调回老将李牧,并加封其为大将军,令其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师。”

对于这次战争,鞫武与荆轲虽然都听说过,但不清楚具体细节。唯有太子丹掌握密报,知道详情。于是,二人便不约而同地问道:

“结果怎么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