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应当顺其自然,不盲目地欣羡别人,不无由地哀怜自己,不留恋过去,不幻想未来。毕竟浮生中,一切都终成空,若能洗净内心的所有污浊,从而随性而往,人间便处处都是净土。对于世俗中烦恼处,人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意气愤怒处,要降得下。愚痴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竟成空。
人生最美好的过程,不是能遇到多少人,见过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未知的际遇下,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在随性而往的行走里,为的不是逃避,不是艳遇,不是放松心情,更不是炫耀,而是洗一洗身体和灵魂,给自己换一种新的眼光,甚至一种生活方式,给生命多增加一种可能性的叉枝。
从前古巷里住了一家信奉佛教的人。这家主人每日叫自己的小儿子穿过长长的古巷,到十里外的禅院给一位名叫一灯的禅师送去十只煎饼。每次,小儿子走得气喘吁吁地到达后,禅师总是笑着摸摸他的头,还给他一个煎饼,对他说:“我送你一只煎饼,将来对你大有裨益。”
少不更事的小儿子从来就不理解这句话。日久天长,渐渐长大的他产生了疑问。终于有一次,他忍不住回话道:“一灯大师,明明是我给你的煎饼,为何你要还我呢?”
一灯大师笑了笑:“是你拿来的,还给你有错吗?”小儿子想想也有道理,悟性甚高的他知道里头大有玄机,于是不准备回去了,留在禅院,请求一灯大师为其剃度。
出家以后,小儿子询问一灯大师何谓佛法。
一灯大师微笑着说:“这几年,我一直都在传授你心法要诀呢。”
小儿子诧异地问:“这也是我长久以来未能弄懂的道理,还请师父指点一二。”
一灯大师意味深长地说:“你来的时候,若是给我端茶,我便接着,若是给我送饼,我也接受。你若向我致意,我也为你点头。能领会的话,当下即明白,否则南辕北辙啊。”
小儿子低下了头,没有说话。不久之后,又问:“如何保持?”
一灯大师回答:“随缘放旷,任性逍遥,平凡而已。”
有时候,禁锢我们的,不是环境设下的牢笼,也不是他人施予的压力,而是我们自己:看不开尘缘聚散,看不开诸事成败,把自己局限在狭隘的空间里;忘不了过往的爱恨情仇,忘不了繁杂的是非恩怨,把自己尘封在暗黑的记忆里;放不下身外千般烦忧,放不下心头万般纠结,结果,在无端中迷失了自我,拾得执念而已。要把心里的空间留出来,不要让怨气塞得满满当当;牢骚满腹容易气粗肠断,怒气冲天就会心痛肝伤。
愚者,把自己当观众,总在别人故事里旅行,成为生命的匆匆过客;弱者,把自己当配角,认为自己微乎其微,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强者,把自己当主角,努力演出,演绎出人生精彩篇章;智者,把自己当编导,人生态势由自己操控,人生故事由自己编排,纵情山水,放浪形骸。河水慢慢流,白云轻轻飘,身心体自在,何处不悠然。吾心需恬淡,万事皆随缘,闲鸟空中过,不执不留痕。
当一个人说累的时候,或许是心累了,或许是人累了,便很想去安静,试着除去一天的浮躁,找一块安静的净土,给心灵暂且放一个假,来静静地聆听一些净化心灵的语录。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自己,去追随内在的声音吧!
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人的心不应是招摇的枝条,而应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唯有旅行中,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浮躁世界红尘滚滚,唯愿内心清风朗月。
有些人,有些事,我们不能强求,也强求不来,不妨随心随性,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