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堂屋与内堂:共性化的神祇(1)

中国民间造神——内丘神码与民间信仰实践 作者:耿涵


影壁墙是门关与内院的连接处,绕过它就可到达内院的生活区域。影壁墙的正面对着大门,而其侧面往往对着堂屋。内丘民间院落中的堂屋是家庭起居和接待客人的场所,平日里也作为餐厅。堂屋的迎门空间放置一个桌案,两边摆放两把座椅。桌案上摆有一个香炉,几盘贡品,案桌居中墙上张贴或悬挂着“家堂”神码。内丘的“家堂”画面形象多以关公为主,有些家庭会在“家堂”两旁张贴对联。在堂屋的角落,民间通常还会在墙角张贴“地藏”,有的“地藏”被贴在竖立的砖头上,然后直接摆放在桌案下或室内的墙角。总体上,堂屋对于内丘民间来说不仅是日常起居的空间,也是对外传达主人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堂屋的侧面会有一扇小门通向内堂,内堂大都较为私密,通常不会有外人进入,因此屋内所陈设的也是较为私人化的神祇。今天内丘村民多将内堂作为堂屋物什的储物室,在其中贴有无生老母与财神两位重要神祇。

一、堂屋:家堂与地藏

堂屋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意义重大,无论是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还是接待外来的客人,堂屋都是最主要的活动空间。在堂屋中所出现的陈设物一定意义上就表明了一个家庭的处世之道。如果某种陈设成为民间普遍的模式,那么这一物象一定表达了特殊的集体情感或信仰。这种信仰在“家堂”神码上体现得非常充分,每家每户都在堂屋的迎门位置安设一个桌案,桌上摆放香炉、贡品,供奉桌墙上的“家堂”神码。“家堂”的位置一定是固定于正对堂屋入口的,这样的位置体现出它高贵的地位和与这种地位相匹配的作用。

与“家堂”相反,“地藏”的位置就较为随意,一般被放置在堂屋里相对隐蔽的地方,对“地藏”的祭拜显然与家中故去的成员有关。

(一)家堂

家堂(图七三)所悬挂的位置体现了它的价值,人们一旦进入堂屋,就会一眼看到那幅色彩强烈的神码图像。在内丘,家堂神码流传着不下十个版本,它们图式上各有不同,而其共同点是所有画面所重点突出的,都是关羽的形象(图七四)。可以说,关羽就是内丘家堂神码的意义核心,他就代表着家堂。

1.家堂关羽的形象分析

关羽本为汉朝末年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建立蜀汉政权的重要将军,后世人称“关公”。有关其忠义、勇猛与正直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时至宋代,连年的边境战争使关羽成为官方与民间崇奉的战神,他的勇猛与忠义激励了宋代军民的同仇敌忾,成为支撑起一个民族抗争精神的文化象征。也正是在宋代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之下,关羽被统治阶级推崇为正神,宋真宗时遣诏关羽征讨蚩尤神,保护解州盐池,由于其护国祚民的功绩,真宗特拜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宋徽宗时更赐封其尊号为“崇宁至道真君”。

将关羽尊奉为武神当然没能够阻止国家的倾颓,但官方的认可使得自宋代以降,官方与民间共同将关羽视为忠勇正义的化身。关羽不仅能保家卫国,也能安民除恶。人们对关羽神性的认知除了官方的推崇作用外,还受到通俗文学的影响。时至明代,《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助力了关羽在民间信仰中地位的巩固与提升。与此同时,《三国演义》也定格了关羽的形象特征,全书第一回便有关羽形象描写,“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第九十四回有关羽在战场中显圣,“只见云雾之中,隐隐有一大将,面如重枣,眉若卧蚕,绿袍金恺,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手绰美髯”。可见,关羽形象已经相当成熟,“面如重枣”“眉若卧蚕”“丹凤眼”“提青龙刀”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化的特征。当这一系列形象符号出现时,其效果就等同于关羽在场了。事实证明,此后的关羽图像创造也正是以《三国演义》的描述作为依据的。在“家堂”神码中,关羽一系列的符号化图像特征(图七五)便清晰地体现了小说对图式的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