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

大流向 作者:徐歌


一江的红火,映照着满城的繁华。

没有谁不会认为,这样的荣景一定能像江水般绵绵不绝地流淌延续下去;更没有谁能知道,其实“主掌”兴衰的那一双“造化之手”,已悄然出现。

但是,大江知道这一切。

因为,兴衰的转化,正是这条江开始的。

1994年盛夏的那场大洪水,被普遍认为是梧州航运总公司从巅峰状态跌落的一个时间刻度。

的确,1994年是梧州航运业从兴旺走向衰微的一条时间分界线。

不过这样的兴衰变化,其内在的根由,显然并非是来了一场洪水那么简单。江水流日夜,时代的车轮也在飞速向前,看车辙过处,时移势迁,迥非旧观。

就在1994年,全长400公里的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建成通车。

这一条当时区内等级最高、几乎是“紧贴”着西江航运干线而横贯广西南部的现代化公路的“横空出世”,在交通运输格局方面,足以动摇盛极一时的航运业的地位。

那一年,梧州市港口吞吐量不足90万吨。

而在此之前,梧州航运总公司有时一天的运输发送单就达1万吨以上,港口的年吞吐量都是稳定在数百万吨的量级。

梧州的港航行业,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就从兴旺红火,变为萧条冷清。

从根本上影响梧州航运业发展轨迹的,当然还有许多外部因素。

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批复贵港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平南县和代管桂平市。

在当时,梧州航运总公司的运力主要就是面向包括原玉林、梧州地区在内的区域内贸与外贸的货物运输。位于罗泊湾上的港务所,原属于梧州航运总公司,这时也被划了出去。

更重要的是,随着运输市场的放开,以新成立的贵港市个体民营船务企业为代表的新兴水运力量,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对仍旧处在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梧州航运总公司,同样造成了巨大冲击。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外贸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西江沿线开始陆续增设通关口岸,梧州作为全区唯一水路口岸的重要优势,也在逐步失去。

诸多因素的叠加,终使曾经如此辉煌的梧州航运总公司业绩开始一落千丈,后来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先是西江长途客运消失在梧州人的视线下,接着货运的风光历史也似乎走到了尽头。梧州航运总公司的客船最先被转让出去,后来数百艘货船也统统被卖掉。

在此严峻的形势下,梧州市政府采取股份合作、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对国有、集体水运企业进行大力度的改制重组,一些资质、信誉差的企业因此被淘汰出局。就这样,广西曾经的水运企业“巨无霸”——国营梧州航运总公司,也在改制后取消了货运业务,退出水运市场……

西江,梧州的财富之源、性灵所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