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边常常有特务监视。他于1939年11月23日与沈钧儒、梁漱溟、黄炎培等人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时,他在会上的发言被特务全部记录下来;他的住所周遭,常有特务盯梢。张澜并不以为意。他依旧大声指责蒋介石的反共措施,依旧支持共产党,坚决反对一切内战。尽管这些声音奈何不了掌握着武力的蒋介石,却在民间激起巨大回响。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番号被取消,国共双方关系剧变,这也让张澜等人意识到,需要在政治上做一些改变和调和了。
张梅颖:国共合作,蒋介石一贯就是说了不算,所以在皖南事变(中)几乎所有的新四军都遭到了国民党的屠杀。(在当时)抗日是中国最大的事情,大家应该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在这种情况下,张澜、黄炎培、梁漱溟等当时的一些国会议员,觉得有责任站出来成立一个组织,在国共之间寻求民族团结抗战。
他们决定将统一建国同志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1年3月19日,在有“民主之家”之称的重庆特园,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秘密成立(1944年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从此,民国的政治舞台上多了一支高蹈民主的生力军,它势必将对中国未来的政局产生深远影响。
民盟成立以后,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主席的人选。继黄炎培之后,69岁高龄、略微口吃、一贯反对结党的张澜被推上了民盟主席的位置。
张梅颖:民盟成立的时候是三党三派(联合),都是知名人士,谁也不太服谁,尽管不再分党派了,所有人都是民盟成员,但是各有各的政治立场。作为一党的主席,当时也只有他能够镇得住。
后来,民盟同仁范朴斋在谈到张澜的凝聚力时说:“民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团体,有人一定以为张先生是一个手腕灵活的人,哪知恰恰相反,张先生的妙处,就在丝毫不懂得什么叫做手腕……张先生的高明处就是‘直’,巧妙处就是‘拙’,就这样,他真的领导了民盟,而且领导得恰到好处。”
民盟在张澜的领导下,成了国民参政会上和蒋介石分庭抗礼的重要力量。
在1942年的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就根据民盟纲领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国民党尽快结束训政,实行宪政(军政、训政、宪政为孙中山所设计的政治路线图,军政为“以党建国”暴力革命时期,训政为“以党治国”时期,宪政为“还政于民”时期)。蒋介石恼羞成怒,拍案大骂:“把我当宣统了!”张澜却不以为意,与蒋介石当面辩论长达两个小时,并在此后两年中拒绝出席参政会。
从1938年到1948年,国民参政会共举行过13次会议。虽然它不过是“占有四分之三的主人请四分之一的客人吃饭的会议”,然而张澜却往往能出其不意,在参政会上反客为主。有一次,张澜向蒋介石提议取消国民党的特务机构“军统”和“中统”,并比之为明代的东厂、西厂,弄得蒋介石极为不快,对这个四川人满腹愤怨。
这些事,都给张澜个人的安危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但他却并不会在风险前退缩。他去世后,陈毅在悼文中写道:“当时反抗蒋政权就要冒生命的危险,但是张澜主席所领导的民主政团同盟,当时竟敢和蒋介石分庭抗礼……这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看似文弱的张澜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