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英文题目表明,它A history of Art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即一部由艺术家及其作品组成的艺术史,而不是A social history of Art。然而,作者以宏大而自由的笔法,描述大量社会艺术史的内容,提出了一些令人惊觉的问题。这些问题牵曳着艺术家、艺术品与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的关节点,供给人们去继续思考,以引发深意,铺叙成篇。
——范景中
吕澎从一开始便摒弃了豪泽尔的社会决定论,他更强调外来文化与本土艺术的影响和接受关系、艺术家个人行为与社会的反应、艺术家组成亚社会群体所发生的行为与社会的反应,以及艺术家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变化所导致的社会艺术趣味的变化等诸多关联性因素。
——邵宏、颜泉发
吕澎先生把艺术史理解为不断出现问题与不断解决问题的历史,因此,他往往是在努力寻找导致艺术史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主导性问题后,再去寻找与此相关的重要艺术家、作品与事件。
吕澎先生并不认为所谓艺术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实体,因此,他常常是把艺术置于社会文化与历史变革的大背景中去加以考察。这意味着,他探寻的重要艺术问题,从来就不是从艺术史内在的逻辑中推导出来的,而是在艺术与社会文化,还有历史文化的动态关系中研究出来的。
——鲁虹
《20世纪中国艺术史》作为中国现代艺术通史的开山之作,第一次对自近代以来的中国艺术史进行了真正史学意义的梳理,改变了中国现代艺术史剪刀加浆糊式的旧有格局,对中国现代艺术史学科的自我反思及发展贡献尤著。
全书写法并不囿于“内向观”“外向观”的传统史法,而侧重以问题意识统领史料、史实,注重艺术史与学术史、思想史和社会史问题的沟通互补,其结构取向大开大合,不拘一格。无论是以史学方式向西方介绍中国现代艺术,还是从真正意义上书写中国自己的现代艺术史,这部著作都是不可多得的蓝本。
——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