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谋杀似水年华(电影版)》 后记(2)

谋杀似水年华(电影版) 作者:蔡骏


2010年,7月7日,星期三,酷暑时节。当本书的初稿完毕,准备在《萌芽》杂志连载之际,我开始了一段极度煎熬的时期——为新书想一个好名字。

最早的名字叫《真实的幻觉》,后来经过了诸如《禁区守望者》之类的若干个名字,我忽然想到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于是,就有了《谋杀似水年华》。

感谢上苍,几乎每一个听到这个书名的人,都会拍案叫好。甚至,有一位国内知名的女导演,以及她的制片人,仅仅因为听到“谋杀似水年华”这六个字,就想要买下这本书的电影版权,最后却被我婉言谢绝——我希望电影无论如何改,都要保持《谋杀似水年华》的主题。

2010年11月,《萌芽》杂志开始连载本书,众多出版商与我洽谈本书的出版事宜。直到2011年的春节,我才确定了现在的出版方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

2010年8月4日二稿,2010年12月23日三稿,2011年2月16日四稿,2011年3月15日五稿,2011年3月26日六稿,2011年4月24日七稿。

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这部七易其稿的《谋杀似水年华》。

我改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全书的最后一个字。

我从没有想过会为一部单行本的长篇小说,花费如此长的时间与如此多的精力。

也许,是因为我想要有一部写到极致的作品。既然,是社会派的悬疑小说;既然,是一个悬疑外衣下的爱情故事,就应该把悬疑、社会、爱情,这三个元素都写到极致。

首先,本书出现了三桩谋杀案,虽然不算多,但也绝不简单,跨越漫长的十五年,凶手用同样的方法杀死三个美丽的女人。我希望直到最后几页,你们才能揭开谜底。我更希望你们之中,能有人提前窥透恶鬼的面目。

其次,以往我从未像这本书里写到的那样,如此有意或无意地去表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我第一次写到了农民工阶层,第二次写到了白领阶层,第N次写到了校园生活,还有公务员、蚁族,乃至权贵阶层。从空间上来说,故事主要发生在上海,男主人公来自西北的小县城,我还写到了广东珠三角的农民工(我认为他们最能代表同胞们的大多数),甚至还有一个来自东北的青年。我唯独漏掉了北京——其实,如果你仔细看的话,还是会发现与北京有关的内容。从时间上来说,故事从1995年开始,跨越十五个年头,直至2010年。但是,还有部分故事发生在更早以前,那个谋杀了更多人美好青春的时代。如果,你把最后写到的未来也算上,那么这本书的时间跨度为三十九年。漫长的三十九年,已经远远超过了整整一代人的岁月。《谋杀似水年华》所写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代人的故事。

最后,是爱情。我不指望你为本书男女主人公而落泪,但我却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人生若只如初见!

好吧,还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小说,才算是真正的小说?

这样的问题,就好像在问——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听起来有些无聊,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确实有许多人,并不是人。

因此,那些“人”必须要打上引号,你懂的。

所以,在我们一不小心闯入的这个文学圈里,确实有许多小说,并非小说。

请原谅,我还是要再重复一下中学语文老师说过的话——

小说三元素:情节、环境、人物。

通常,如果是说故事,只要有情节和环境就行了,有的简单到连环境都可以抛弃,比如那些用手机传播的小段子。确实,我们在书店里看到的许多“小说”,大多只有情节而无人物——那里面的人物,基本是服务于情节的工具,或是被故事拖曳的行尸走肉,既没有鲜明的性格,也缺乏任何的变化。

人物——真正的人物在哪里?真正能被读者记住的人物在哪里?许多故事看起来很精彩,能让人一口气读完,为什么很快又被遗忘?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为什么我们喜欢金庸的小说?不仅是有精彩曲折的情节,更因为有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这些能让人刻骨铭心一辈子的人物。这,才是我判断一部好小说与一部好看的小说的标准。

悬疑小说,能不能既有好看的故事,又有能让人记住的人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