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让禅师笑了笑,并没有阻止他的行为,而是拿起地上的一块砖,在石头上一下下地磨了起来。
道一听着师父磨砖的声音,觉得很吵,变得不能入定,就问怀让禅师:“师父,您为什么要磨砖呢?”
怀让禅师微微一笑道:“我啊,这是要磨砖做镜子。”
道一听了惊讶极了,问:“师父,砖磨得再好,也做不成镜子呀!”
怀让禅师神色狐疑地望着他,道:“你既然说磨砖不可能做镜子,那么你在这里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顿时有所感悟,问他:“师父,那要怎么样我才能成佛呢?”
怀让禅师慢慢引导他道:“道一,师父问你,要是有人驾车却发觉车子不走了,这时你是打车还是打牛呢?”
道一陡然被问得沉默了,不知如何回答。
怀让禅师耐心地劝诫他道:“道一,你应知道的是,自己是在学坐禅,还是在学坐佛?如果你想学坐禅,须知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你想学坐佛,须知佛并没有一定的具体形状。对于那些变化不定的事物,我们是不应该有所取舍的。你如今这样学坐佛,其实是扼杀了佛,要是你继续执著于坐相这表面功夫,那就是与佛道背道而驰。”
道一从怀让禅师的这番教诲中获得了醒悟,醍醐灌顶,从此不再执著于坐卧,而是关注于自身的修心。
可见,成不成佛不在于你的坐卧,而在于你的心是否接近了佛,如果心不到位,即便坐着参禅的时间再久,你一样还是距离成佛遥遥无期。
同样的道理,弘一法师用浅显的语言记录了下来,他认为,圣贤是没有标新立异的作为的,他们的外表生活与普通人也并无什么不同,有所不同的,都在心里。人们能在世间法中觉悟的,那便是佛法。
我们学习任何知识,也都是这个道理。
无论学技艺,学艺术,或学习其他任何的学问,无论是向书本学,还是向老师与同仁学,其实都是“非法非非法”。也就是说,书本、老师、他人都只能对我们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是能让我们即学即用,我们要将学习的知识变成可以随意驱使的工具,还需要经由内心的消化、吸收、体悟、理解……因此我们不必要去迷信名校,不必要迷信最大权威,即便这些都已经是世上最顶级的,我们也不一定能够即用即灵,可能到头来仍旧徘徊在门口。对于知识,如果想要精通,还是需要用心来体悟。
因此,世人不要迷信圣贤,因为圣贤也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不可能载着你抵达成功的彼岸。想要无限接近圣贤之道,能够依靠的还是我们自己。
佛法不是万能的渡船,因为它本身不是一种具体的存在,没有具体形态,不可能让修行者到达佛境。所以,不要以为一旦修行了佛法就可能抵达佛境。
领悟圣贤之道时,我们对于佛法可以讲也可以不讲,可以讲定法也可以讲不定法,关键在于你从事的修行是否能对自身起到引导的作用。
在平日学习时,佛法可以学也可以不学,可以当定法学也可以当不定法学,这些都不重要。关键的是,你是否经由所学习的经典受到了引导。只要能带领自己进入悟境的,那便是好的,是值得你珍惜的宝贵学问。
有时候开悟是很偶然的事情,随缘比执著以求更容易抵达“获得”的境地,因此我们在平日不必太过刻意去追求一些既定的东西,只要做好每一天,努力学习,该领悟的时候自然就能开悟了。不能开悟,没达到期望的那一点,是因为修行还不够,能力还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