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份好礼啊。”李无言感叹道。
“是啊,我那朋友的作品,90年代初就开始在国内外展出了,还被许多大部委、大公司陈展和收藏过。他也因此上了国家名人名录,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是个难得的怪才。”颜行书不无得意地说,“当然,要练书画,这文房四宝是一件都不可少的。有了好砚,自然还得有好墨,不然,就不和谐统一了。”
“这墨我倒是略知一点皮毛的。”李无言笑笑,“真正的好墨,其特点就是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想当年,他曾给老和尚当过几天墨童的,自然懂得一些关于墨砚的知识。《述在书法纂》上则说: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说的黑土,指的是黑色一类矿物质,或矿物颜料。而说墨是煤烟所成,则是西汉以后的事。这墨,只因其原料不同,又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又分别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炱,再加黄明胶和麝香、冰片等等制成。李无言还听老和尚说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唐朝末年,由于安史之乱,大量北方墨工纷纷南迁,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逃到江南歙州后,见那里林密松茂、溪流清澈,遂定居下来,开始重操墨业,他制造出来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于是名声大振。之后到了南唐,后主李煜得到奚氏墨,把它视为珍宝,遂命其子奚廷珪为“墨务官”,并赐国姓李作为奖赏。从此奚氏一家便更奚姓为李姓了,李墨因此名扬天下,世上也便才有“黄金易得,李墨难获”之说。而且老和尚还说,据他考证,李无言祖上就是这李氏后裔,后来逃难至此,隐居下来。李无言不知此说是否真实可信,但他深知天下李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也为自己姓李而深感自豪。再说,他后来给女儿取名梦溪,表面上看是取自于傩溪,实际上还取自于这一传说。溪,也即奚也。梦溪梦奚,其含义不就是缅怀、纪念祖先么。
颜行书一怔,他没想到李无言对研墨还有这等研究,大感意外,便说:
“这墨不知从何时诞生,但从《庄子》‘吮笔和墨’的文字中,至少可以推测出,在周朝就已经有墨存在了。不过,当时制墨的原料与现在有所不同。从‘墨’字字形来看,是从‘黑’从‘土’而来,可见最初所制之墨是矿物质材料,而且以黑色土石为之,属于天然石墨或者矿物颜料。据史料记载,我国人工制造的烟墨大致始于汉代。清代朱栋的《砚小史?墨考》里曾说:‘自蝌蚪漆书而变为隶,则墨尚矣,汉尚书令仆丞郎月给榆麋墨大小二枚。’开始将墨的运用与汉代用隶书写字和人物连在一起。目前所知最早见于经传的制墨家,应该是三国时魏国的韦诞。韦诞字仲将,时人曾称赞其说,‘仲将之墨,一点如漆’。从他开始,我国便出现了最早的松烟墨,这种墨是用捶捣法将烟和胶细捣而成的。到了唐末、五代之时,松烟墨的制作方法日臻完善,就是在政府机构中也有专门负责制墨的官员,如南唐后主李煜就曾召墨工奚庭珪为墨官,并赐其李姓。而奚庭珪所造之墨,用松烟墨一斤,掺入珍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用生麦或生漆搅拌后,再用杵捣数万次,能使墨块坚如玉石,即使入水三年也不损坏。当时有人曾开玩笑说,‘庭珪墨可以削木’。而奚廷珪之父是唐末著名的制墨专家奚超,他在总结了前人的制墨经验后,加以改进,遂创造了捣松和胶等技术,使墨的质量大大地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