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快文化”要把我们带向哪里?(6)

战略与管理:“快文化”要把我们带到哪里? 作者: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


二是省略性。一味图快,只求结果,只能省略过程。朝,为田舍郎,暮,就想登天子堂,做任何事都巴不得一步登天。以前是十年磨一剑,现在是一年磨十剑。一些酒厂,省略窖藏甚至酿制的过程,用工业酒精与化学药品勾兑,十年的味道,甚至百年的味道,十分钟即可搞定;为缩短时间,一些动植物的养殖种植,采取人工手段缩短最基本的生命周期,一只鸡从孵出到上市的时间由过去的几个月减少到42天。一些项目,由于不顾物理反应和化学变化的基本时间要求,压缩工期,偷工减料,导致豆腐渣工程频频出现。央视2011年7月4日《朝闻天下》节目报道:作为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于6月30日正式举行了通车仪式。当人们驱车行驶在大桥上的时候却发现,有的地方还没有安装隔离护栏,已安装隔离护栏的螺栓很多都没拧紧,原本设计的照明灯也没安装。有关工程人员称,赶工期通车主要是为党的90岁生日献礼。开车行驶在这样的大桥上,真让人捏把汗。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对媒体感慨,他在一家书店看到一本《西方百部管理经典》竟然浓缩在200页的篇幅里。“只想阅读管理书籍的摘要,只想在5年之内就赶上日本花50年所学的,这正是中国人打算做的。”大前先生的话可谓一语中的,点到中国人的软肋。很多地方为快速膨胀城市,只注重地上的建筑,而忽视地下的设施。逢雨必瘫已是绝大多数中国城市的梦魇。2011年6月,武汉、北京等多个城市因为排水不畅出现严重内涝。而19世纪的大文学家雨果就指出: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人的繁衍,必经十月怀胎,期限不够就影响健康甚至产生畸形。物的产生,理化性状反应必须给足时间,短了就会留下隐患。更重要的是,这种省略过程的“快”一旦成为文化,社会就会流行弄虚作假,破坏程序,不讲规则,少劳或不劳而获。这是眼下中国人心浮气躁的源头。用经济学家周其仁先生的比喻解释这种现象最为贴切,“中国人心为什么浮躁,得到了天上掉下的一个馅饼后,不再做实事,都在等着天上掉馅饼。把捡着馅饼的运气当成自己的实力”。

三是裹挟性。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同化力和裹挟性。“快”一旦成为文化,便形成“漩涡效应”,不管你该不该快,能不能快,愿不愿意快,统统把你漩入其中,想躲都难。不少孩子希望家长是“富一代”、“权一代”,这样可以一步跨过二十年,学生中的比阔拼富,从幼儿园到大学普遍存在;一些作者为了快出成果,移花接木,不“论”而文,此风已泛滥成灾,逼得评审者不得不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检测真伪。有些名人不用“十年寒窗”,直接买个大学文凭,催生国内外卖文凭成为一个产业。快文化的风潮逼得有条件快的要快,没条件快的也得快。不管是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工业大省,还是农业大省,谁也不甘落后。尽管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GDP增长率定在7%,但青海、宁夏、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西部省份,纷纷设定了“‘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对应的GDP增速都在14%左右,均高于“十一五”的GDP增速。在国家主功能区规划中已划定约800个县为限制开发的粮食主产区和400多个县为禁止开发的生态功能区,但这些地区的“十二五”规划,GDP增长目标均远远高于国家水平。中国快文化的旋风已经裹挟起周边邻国,就连代表着缓慢、谨慎和保守的“印度人的增长率”,也将在下一个五年调到10%,尽管美国《华尔街日报》为代表的不少舆论认为,这么快的目标其实是幻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