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学创业:热血陷阱(2)

90`s:不为乌合不从众 作者:张天一


在A这里,“创业”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他不停地实施着一个又一个的计划,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就是学生创业者这个身份,让他从一群同学中超脱出来,比周围的同学多了一个学生创业者的标签。这让他感觉不一样。

后来A被留了级。我也见过一次他的父亲,一个像大山一样沉稳像土地一样厚重的农民。那一次他来学校,是给A送钱,两大沓钱包了两层报纸,里面还包了一层布巾。他以为这是学校要收取的费用,可是这位父亲却不知道,这些钱即将被儿子拿去填补一个个虚无的创业梦。而A这样做的动机,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丝虚无缥缈的“成功感”。

但是A自己不在乎,在他看来,有创业者这个标签就足够了,有了它,就可以一美遮百丑。只要这个梦一天不醒来,他就可以赖在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就能够找到无限的希望。

很多创业者,在成功之前,就充满了“成功感”,而一个“成功感”过多的人,注定了无法走向成功。

这就是A,这就是我,这也是无数个其他想创业或者正想创业的大学生的想法。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充满了一个个一夜暴富的神话,人们都热衷于追捧台前的光鲜,而选择性的忽视幕后的辛酸与一点一滴的踏实积累。创投、风投、天使投以及一个个的天使投资人为人们一知半解地津津乐道,津津乐道的是它们那看似触手可得的美丽,津津乐道得它们好似一个个充满了财富和机会的气球。

于是,创业似乎成了一条捷径,成为了一条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够获取财富与成功的坦途。今天出点子,这个月出计划,下个月拉到风投,一年后上市,两年后身价过亿——这何尝不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乃至整个创业者群体心理预期的明天?

可惜的是,好做的是梦,难过的是现实。如果钱真的有这么好挣,钱还称之为钱么?如果人人都能够那么容易地挣到钱,成功人士还称之为成功人士么?就算成功人士并不难当,如果成功之路上真的就像他们口述演讲的那样总是充满吸引人的戏剧张力、欢笑、激情、锲而不舍等正面情绪,那么上帝,还醒着么?

创业,在很多时候,是一个陷阱,深不可触底。当然机会就在陷阱之外,可惜看得见摸不到。很多创业者自己囚禁了自己,把自己困深一口深井里,头顶的光亮触手可得,可是终其一生,也没有爬出那个牢笼,拥抱到光明与希望。在似乎有希望的时候绝望,是最大的绝望。一个个的创业者就是这样倒在路上,成了一人功成万骨枯里面的那九千九百九十九。

我曾经参加过一些创业者的沙龙,那里出入的实则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普通的衣着、普通的谈吐、普通的想法,普通的意志,本应该过着普普通通的幸福的日子。可是,他们偏偏在描绘这一个天大的梦想。他们或者慷慨激昂,可是从那些杂乱无章的逻辑里面你找不到他们的信心从何而来。他们中有的人看上去表情麻木,和你说着创业计划更像是一种喃喃呓语。他们中还有的人看上去凄凄惶惶,你只能得出结论,他们只是为了创业而谈论创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