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出路已经被简简单单地划分成了三种:工作、出国、考研。而根据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这三者之间又有着先后与优劣之别:出国优先,一般般的人找工作,连工作都找不到的人再考研。
在这样的语境下,考研似乎成了两类人的选择,扮演了两种角色。一种是命运扭轮,有的人本科学校或工作情况不尽如人意,希望研究生去到更好的学校,一举改变自己的命运。另一种是避风港。有的人本科储备不足,没有做好走上社会的准备,以考研来逃避社会。
还是两个故事。
认识A,是在一个考研辅导班上。那时,已经是他考北京大学研究生的第四年。他住在北大南门附近一间逼仄且阴暗的出租屋里,每天的生活就是看书睡觉吃饭,在北京大学当了一名蹭课生。A周六末总共兼了7份家教,以贴补生活。有一次,他一天做了四份家教,回家时却遇到了北京那场百年不遇的大雨。当时又累又困的A,躲雨不及,被雨一淋,在路上就发起高烧,倒在了避雨的那家超市门口。最后还是好心人把他送到了医院。
28岁的年纪,却一无所有,日复一日的在小房子里面做着越来越遥远的梦。这是A,为了考研究生不惜一切。
曾经在A的小屋里和他聊天。阴暗中,他的眼神空洞且疲惫。A考研的原因很简单,他的本科院校不好,毕业了工作去向也不满意。而因为工作的不尽如人意,女朋友也离他而去。他把这一切归结于自己的平台和起跑线低人一等。所以他想考上北大,打上北大的标签,他以此来改变命运。这四年,第一年是充满希望,第二年是卧薪尝胆。可等到了第三第四年,他自己也说不上为了什么坚持,更多的可能是骑虎难下,为了面子,为了家人的期待。因为一个并不让人喜悦的故事层层传回家乡的那个小县城,已然变成了:“儿子在北京上北大。”
A把考研当做命运扭轮,自己却被这个轮子搅了进去,虽不至于粉身碎骨,可却也是挣扎无助。
而B把考研当做避难港。他的经历可能和很多人相似,在浑然不觉中度过了大学四年,等到毕业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根本没有做好准备。B找了一份保险公司的工作,在培训阶段就感到不适应。一方面,他有些看不上这份参与人员鱼龙混杂的销售工作,另外一个方面,他发现自己的能力连这份他看不上的工作都无法胜任。于是做出了考研的决定。
B没有做好走上社会的准备,恐惧社会。20年来,B作为一个学生,在学校这张保护伞下,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不独立承担责任的生活模式。在今年考研还省下最后一个月的时候,B放弃了冲刺,因为准备不足。
A今年的考研,也失败了。
考研作为一个人生新起点,一个重大抉择,。心态最是重要。一件事情,如不知道为何扛枪为谁打仗,如不能端正态度,往往结果都不会尽如人意。
今年我通过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考试。事后,很多朋友问及感受和经验,一概四个字回答:骑行北大。有些朋友考研不顺利,考不上北大或者类似的名校,首先就是输在心态上。很多朋友会习惯性地作一种类型的表达:“我一定要考上北大(或者xxx)."“我明年二战一定要上xxx”或者“考上xxx是我的梦想。这些人,把某个学校的研究生当做自己的梦想,当做自己的目标,当做自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