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养真与守拙——论陶渊明归隐(7)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作者:戴建业


“养真”又必须甘于寂寞,甘于独处。岸然自异于时俗自然就会成为时俗中的畸零人,长期不被世俗社会所接纳和认同。归隐后的陶渊明不得不忍受“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的孤独(《杂诗十二首》之一)。且不说他抽身仕途、自外于上流社会,他长期写诗也一直被外于当时的文坛,虽然颜延之与他个人交谊不浅,但陶渊明并未因此走进文人圈子。他就像自己笔下“日暮犹独飞”的“栖栖失群鸟”(《饮酒二十首》之四),长期在诗坛之外徘徊。尽管他的诗文代表了魏晋文学成就的顶峰,可他的作品在其生前身后久久得不到应得的评价和称扬。他的朋友颜延之在他死后高度赞美他“廉深简洁,贞夷粹温;和而能峻,博而不繁”的高尚品质,只是顺便说了一句“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对死者的诗文成就连半句恭维也没有,难怪诗人生前叹息自己“诗赋颇能工,举世无知音”了(《咏贫士七首》之六)。在陶渊明的诗文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恐怕就是“独”字: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停云》

偶景独游,欣慨交心。——《时运》

嗟我独迈,曾是异兹。——《自祭文》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饮酒二十首序》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九日闲居》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归园田居五首》之五

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二十首》之八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咏贫士七首》之一

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闲情赋》

要是不能承受这种孤独,就不能保有自己生命的真性,孤独在个体与时俗之间筑起一道屏障,保证了个体免遭时俗毁誉的侵扰。表面看来,孤独似乎是世俗社会对那些敢于自异于世俗者的惩罚。但就陶渊明而言,孤独正是他拒不与时俗“尚同”的存在方式,也是他从混迹于官场流浪于世俗向自我的回归,孤独表明他此刻的生命是一种自在而非他在。他作出“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的人生选择(《感士不遇赋》),为的是远“大伪”而存真性。孤独中的诗人才能“移居”为“素心人”精神上的比邻(《移居二首》之一),才能真正与“素心人”实现心灵的沟通和契合,因而,孤独的时候又恰是他精神上最不孤独的时候,是他人生中最为充实的时光。看看他在孤独中“陶然自乐”的风致(《时运》),看看他独个儿“酒熟吾自斟”的神情(《和郭主簿二首》之一),便知道他在“拥孤襟以毕岁”的人生历程中是如何享受着生命的自在与安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