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导正(14)

助你好运:幸运原来触手可及 作者:刘轩


我在心理学的文献中,找到了一个线索。它来自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者之一——班杜拉博士(Dr. Albert Bandura)。班杜拉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恐惧症患者。当时“行为心理学”称霸,许多治疗师都认为只要反复训练,任何人都能克服恐惧,但班杜拉博士发现病患是否能克服恐惧,似乎取决于他们是否相信自己有克服恐惧的能力。这种观念挑战了行为学的基本理论,于是班杜拉博士悄悄自行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终于发表了他的理论,取名为Self Efficacy。根据班杜拉博士的定义,Self Efficacy 是“对自己是否能够应付某种状况的能力的信心”。这听起来相当饶舌,直接引用Self Efficacy 的测验反而比较容易懂:

·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可以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

·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题。

Self Efficacy 较高的人,就会比较同意以上的话。我们也可以这么比对:

中文将Self Efficacy 翻译为“自我效能感”,我在此简称为SE。它与“自信”不同,因为没有能力的自信只是“自我感觉良好”。SE也与单纯的毅力有所差别,因为它讲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应付状况的灵活脑力,而不是蛮力。SE强的人会持续努力,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也势必会达到目标。

如今,Self Efficacy是正向心理学非常热门的研究议题,有无数个研究证实了它的效果。尤其在教育、职场表现、自我管理、运动健康方面都有明显的关联。

以我对我父亲的观察,他的“锲而不舍”有一部分来自于不服输的心态(他真的很好强!),另一部分则是他的好奇心。有时他很像小孩子,喜欢做各种实验。以前住在纽约郊区时,我父亲想在后院种菜,邻居告诉他别试了,那里的土壤种不出什么好东西,我父亲却去查书、跑到花店请教店员,还叫我跟他去森林里挖土,一袋一袋抱回家倒在后院。经过了各种尝试,我们竟然在十坪不到的后院种出了十几种蔬菜,而且黄瓜有一个手臂长,西红柿有两个拳头大!

所以,我父亲的“锲而不舍”,其实跟“自我效能感”比较像。

我承认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任何疑难杂症在我看来都能够迎刃而解。

——比尔·盖茨(Bill Gates)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