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外留学之“剑桥,我来了” 2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作者:郑丽娅


徐志摩是这样一种人,他无论到了什么样的人面前,都不会因为地位的悬殊而发怵,他相信以真诚快乐来对待别人会获得同样的回报。这种性格是很讨人喜欢的,因为他健康、向阳、快乐。在英国这些大学者的面前,他穿着中国长袍以一种中国士子的风度侃侃而谈,不仅赢得了英国人的尊重,还获得了他们的喜爱。认识威尔斯不久,他就邀请徐志摩到自己的乡间别墅做客,并且和徐志摩热闹地讨论想把中国近代小说翻译成英文,威尔斯的平易近人让徐志摩异常轻松,而徐志摩带来的东方式的幽默也给威尔斯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不久,威尔斯就把徐志摩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魏雷。因为魏雷的研究方向就是中国文学,他和徐志摩的话题就更多了,有许多对唐诗不明白的问题他都虚心向徐志摩请教,徐志摩也非常乐于向英国的研究中国的学者传播一些中国的学问。从徐志摩的身上,这些英国的学者开始了解文学艺术这些事物在现代中国有教养的人士中的地位到底如何,他们的交流是中西方文化的一次璀璨的碰撞,通过魏雷徐志摩又结识了卞因等人。和这些英国第一流的学者打交道让徐志摩受益匪浅,又欣喜无限,他在写给父母的家信里写道:“儿尤喜与英国名士交接,得益倍蓰,真所谓学不完的聪明。”

在学问上不断收获的同时,徐志摩的感情生活也起了不小的变化,起因是他结识了林长民,并且一见如故。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那时候也随父亲来到了英国,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立即为这个诗意的女孩子所惑,陷入了人生中第一场爱情当中。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张幼仪已经到了伦敦,租住在沙士顿,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夹杂在狂热的爱情与对旧式婚姻的厌恶中的徐志摩决定要和张幼仪离婚。

张幼仪当时已经怀有身孕,但是深埋进对林徽因情感漩涡的徐志摩已经顾不上道德、责任这些在他看来比爱情要渺小很多的东西,在张幼仪拒绝离婚后,他索性不再回他们在沙士顿的那个家。无奈的张幼仪只好去巴黎投奔自己的哥哥张君劢,后来又辗转到了德国柏林,在那儿生下了他们二儿子徐德生,小名彼得。徐志摩于次年赶往柏林,和张幼仪签订了离婚协议。

再回到伦敦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月之后的1922年的秋天。这个时候,林徽因已经随父亲林长民回到了中国。

伦敦忽然成了孤独的伦敦,但是孤独常常能激发人的潜能,给予人更大的创造力,对剑桥大学早就心向往之的徐志摩终于开始了他的剑桥生活,剑桥自今夜始是徐志摩的剑桥。

“那时我才有机会接近真正的康桥生活,同时我也慢慢的“发现”了康桥。我不曾知道过更大的快乐。”

这个时候的徐志摩的情感有了最美丽的寄托——那位纯真的姑娘林徽因,虽然她不在英国,但是依然活在他的意识里、他的思想里。爱情能使人变得富有激情转而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一种情意,何况林徽因和他是在这里相识相知的。她的倩影遍布了整个剑桥,此时的徐志摩眼里剑桥处处是美,处处是爱,处处是能沟通他性灵的学问。

“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虽则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