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良师益友与重点大学(2)

大明第一推手 刘伯温 作者:陆杰峰


当时刘伯温还不认识吴梅涧,不过遇见道观,自然要进去看看,和道士聊聊天、论论道什么的。这是文人旅行在外的一种高雅习惯。

结果一聊之下,刘伯温就被吴梅涧的道家修养所折服,而吴梅涧也惊诧于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有如此学问,一来二去,两人便聊成了忘年交。

后来,刘伯温只要一有空就会去紫虚观找吴梅涧,吴梅涧便带着刘伯温在少微山上到处走走看看。每到一个地方,吴梅涧便像一个博学的导游一样,把景点的来龙去脉跟刘伯温介绍得清清楚楚。一直到日薄西山,吴梅涧便会在自己的道观炒几个小菜,温几壶素酒,两人再作一番酣谈。

吴梅涧是个非常有道行的道士,自小便精研《道德》、《黄庭》诸经,被当时的道教领袖、龙虎山道士张留孙册封为崇德清修凝妙法师,而当时的道教业内人士都称赞他是“教门高士”。可见吴梅涧在道法方面的造诣绝不会低。

后世传说中,刘伯温总是竹管道袍,飘飘然神仙之态,他身上这种仙气大概就是来自吴梅涧。在与吴梅涧交往的几年里,他多次表达了自己想修道飞升,“他日道成为列仙”的愿望。

当然,少年人要清心寡欲、心无挂碍地走上修仙道路谈何容易。事实证明,刘伯温也就是三分钟热度而已,毕竟,他本质上还是胸怀天下的有志青年,谁让他身上流着南宋大将刘延庆的血呢。

所以,刘伯温最终没有过上寻仙访道的日子,而是继续他的学业。1327年,尖子生刘伯温考上了有着近六百年历史的名牌大学:石门书院。

所谓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类教育机构,类似于私立学校。与之相对的则是公立学校,正式名称叫作“官学”(刘伯温之前就读的郡庠便是官学)。在中国历史上的书院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宋代的岳麓书院和明代的东林书院(就是东林党的东林)。

书院的雏形在唐朝就已经形成,到了北宋初年,天下承平,讲学之风蔚然,文士们往往依据山林和城市,在闲暇时间讲授儒学经典。元明继承两宋的文化,书院讲学之风也非常盛行,如果一个地方出产名儒,当地的有钱人往往会出钱出米资助这些学者,并且让他们开书院讲学。

与官学相比,书院的政治课学分更少,所以学风更加自由,学生思想更加解放——东林党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刘伯温考上的石门书院始建于744年,位于青田县西北瓯江南岸的石门洞,属于天下名山三十六洞天之一,也是道教福地。石门书院位于石门洞的西边,群山环抱,环境清幽,自然环境好得没话说:其地两壁双峰对峙,就像两扇大门;四周山崖环绕,又如一座城寨;往里走,青松郁郁,修篁森森,还有数十丈高的飞瀑,随风飘洒,疑似银河落九天。

试问今天有几所大学敢说自己的环境好过石门书院?

就在这个清静幽深、冬暖夏凉的校园里,刘伯温修习了五年。这五年中,刘伯温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史料,估计也没有太多值得叙述的内容,每天的生活无非是起床,吃饭,读书,睡觉。因为此刻的刘伯温,正在准备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科举考试,至少当时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