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有个朋友问我:“你说,如果可以重来一次,人会不会过得比现在更好?”
当时我很年轻,才20多岁,心里对任何事都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激情,所以听到她的问题,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
但是后来随着经历的增多,我发现人是种很奇妙的动物,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准备,但当未来的大门真的在你面前打开时,你会朝着哪个方向走,连自己都说不好。
举个简单的例子,年轻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要考上最好的大学、学最好的专业、进最好的单位,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事实是,那些“最好”我一个都没能做到,但最后还是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
所以很多时候,最好的和你想要的,常常是两回事。
还有一段时间,我整个人从头到脚充满着信心,相信心想事成、人定胜天、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但是当生活和工作的页码在不断增加时,我才发现真实的世界并不是这样,很多事情心里再想也成不了,人常常胜不了天,很多付出都没什么回报。
所以,人的大部分成长,只会在你力所不能及的地方等着你。
写书这事也是一样。最开始写故事的时候,纯粹是觉得有趣,后来发现生活原本就是个喜欢骗人的家伙。有时候你以为方向是东,实际上结果可能是西;你在开始的时候一脸欢笑,到后来却悲伤到哭;你当初潇洒自在,到后来却被俗事缠绕;你在出发时信心满满,到后来却欲说还休——你在憧憬中悠然自得一路向东,结果到了西边的太阳下一脸发懵。
这时候再回头看自己写的故事,忽然发现每一个开头的主谓宾,都变成了另一个结尾的定状补。
就连我自己,在生活这面镜子中也呈现出了另外一番模样,比如,我曾经以为会一直做一件喜欢的工作,结果后来好多个工作彼此之间毫不相干;我曾以为会在第一个单位干到退休,结果很多年后我还是选择了离开;我曾经以为单身生活轻松快活、自由自在,结果后来居然成了个孩子爹……
很多时候照着昨天的镜子,就会发现今天跟你当初的设想完全不同,明天更是难以描述。可为什么向东出发,最后还是走到了西边?因为你在某个瞬间只是停驻了一下,弯了一下腰,或者跟路人打了个招呼,生活的魔镜就已经跳转到了另一个方向。
怎么办?
如果这世上有后悔药,我想那个柜台外面应该排着长长的队伍吧。虽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还是有那么多人希望那条河流可以再一次流经自己。
“可是,你真的能保证重来一次的话,你会做得比这一次更好?你真的能保证不犯这一次的错误?”这是开头那个朋友在我回答了“当然”之后说的话。
开始我并不太明白她话里真正的意思,但当年龄渐长阅历渐丰,我才意识到,你今天的每一幕,都来自过去的每一句台词——它们就像一根链条,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固然可以换掉,但也许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又会被不由自主地换回来。
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越发觉得是这样。
这本书里的故事来自我自己,也来自我的父母、亲戚、朋友,还有一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参与者,也许在生活的某一个时刻,你也会意识到也许人生还会有另一个方向。可是只有当你真的迈出了那一步,才会发现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果是什么。
那就继续走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世上最有效的后悔药,就是走到更高的地方,把以前犯过的错误踩在脚下。
2017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