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无怨无悔的“毛派”

欧洲真相 作者:吴黎明


2004年6月29日晚,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只用了约半小时就敲定葡萄牙总理巴罗佐为下届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而欧盟首脑们11天前在布鲁塞尔开会时还为人选的事“拍了桌子”,闹得不欢而散。

万众瞩目之中,神清气爽的巴罗佐举行发布会,但记者的第一个问题上来就翻巴罗佐的老底:“年轻时你是坚定的‘毛派’,今天却成为资本主义代表组织欧盟委员会的主席,你怎么看年轻时的所作所为?”

会场一下子变得异常安静。我看到巴罗佐深吸了一口气,严肃地说:“我至今依然认为十八九岁时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至今为我那时的激情勃发感到自豪,无怨无悔。”

巴罗佐语气急促,多少有点激动。巴罗佐当然有些急,因为这段“造反派”历史给他的政治生涯打下了鲜明的烙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左派”风潮席卷欧洲。在这个革命风潮中,巴罗佐正逢其时,在学生时代就成为狂热的“毛派”,读红宝书,干革命大业。在1974年4月25日的葡萄牙“丁香革命”前,巴罗佐已经成为一个地下毛派左翼党派MRPP的首领。尽管巴罗佐日后解释说,他加入这个组织是为了对抗另外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地下组织,但一段1976年的电视采访让他怎么也不能自圆其说。在采访中,他激烈地批评“资产阶级教育体系”,称这一体系“发动学生斗工人,同时又发动工人斗学生”。

巴罗佐的官方简历则淡化处理这一经历,称年轻时代巴罗佐参与反对葡萄牙独裁者萨拉萨尔的政治活动。后来,当他看到一位他尊敬的老师被萨拉萨尔的秘密警察暴打后,巴罗佐投身激进学生运动,一度成为一个极端毛派组织的领导人。

巴罗佐当选后,一位名叫格里芬的英格兰欧洲议会议员不依不饶,向巴罗佐发出公开信,提出六大问题,质疑巴罗佐为何不公开对这段经历进行“切割”,向民众“道歉”。对此,巴罗佐的回应只有一个词:“不可理喻。”

后来,我与巴罗佐的秘书莱昂纳尔·席尔瓦女士谈采访巴罗佐时,我曾问她:“能不能问巴罗佐先生早年的经历?”

“最好别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