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英国、意大利以及一些欧盟新成员国却对此高唱反调。英国指责伏思达过于支持“欧洲联邦主义”,而一些新成员则称伏思达“反美”。法国则针锋相对,不给由欧洲议会最大党团——人民党团提出并得到英国默许的候选人彭定康“开绿灯”。希拉克说,候选人必须来自欧元区和《申根协定》国家。英国既非欧元区国家,也非《申根协定》国,丹麦也不是欧元区国家,所以这一提议使英国人和英国支持的丹麦首相拉斯穆森都难以成为候选人。
与此同时,欧洲的各主要政党也出来行使自己的“发言权”。欧洲议会人民党团和绿党党团在欧盟首脑会议前都公开推举卢森堡首相容克为候选人,无奈容克公开表示不愿担任此职。人民党团主席珀特林还挑战法、德权威,公开称伏思达去年4月组织召开比利时、法国、德国和卢森堡四国首脑会议商讨防务问题是“分裂欧洲”。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人民党团提出的人选容克也参加了这个会议。
欧盟领导人一直争执不下,可苦了报道峰会的记者。白天和傍晚时分,记者们还经常聚在一起围着某个成员国官员打听情况,一时“谣言满天飞”。过了凌晨12点,记者们也没有兴致东打听西打听了,有的找个地方小睡一会儿。当会议最终宣布无果而终时,记者们一下子炸锅了,睡眼惺忪地报道了起来,那种场景多少有些啼笑皆非,我至今难忘。
然而,无论怎么吵,欧盟委员会新主席人选是必须要确定下来的,况且新一届欧洲议会7月下旬就要对人选进行投票表决。于是,欧盟拟定6月29日傍晚举行一个临时峰会敲定人选。峰会之前,据说是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名巴罗佐,让当时的这位葡萄牙总理一下子成为最大的“黑马”。时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爱尔兰总理埃亨频频与欧盟各国领导人就人选问题进行电话磋商,包括法、德在内的多数欧盟国家均对此表示支持。结果,29日的峰会只开了半小时就宣布结束,巴罗佐正式拿到了赴任布鲁塞尔的“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