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细解申根史话

欧洲真相 作者:吴黎明


1914年以前,欧洲尚未形成系统的护照和签证制度。那时,人们从巴黎出发,横贯欧洲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无需护照,更无需签证。然而,战争改变了一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跨国旅行需要携带护照,过境需要查验护照和签证已经成为一种常规做法,最终推广到全世界。一直到1995年申根区正式成立,那种曾被世人视为“理所当然”的做法才在欧洲终结。

当然,也有例外。1922年当爱尔兰获得独立后,英国和爱尔兰两国通过法律,建立“共同旅行区”,两国人员免签自由来往。英、爱之间的这种安排一直持续到现在。

1944年,尚处在流亡状态的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三国政府签署一项免除相互边境控制的协议,1948年正式实施。的确,荷、比、卢三国边境相连,而且国土面积本来就不大,之间的经济和人员往来非常频繁,取消边境控制对三方都有利。

北欧的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和冰岛随后效仿,这些国家于1952年成立“斯堪的纳维亚护照联盟”,彼此之间取消边境控制,人员可以自由往来。

历史的车轮转到1980年代。这种“无边界区”的顺利运行让当时的欧共体内开始酝酿建立泛欧规模的“无边界区”,不过,由于许多成员国的顾虑,法国和德国决定先行,于是,经典的一幕在1985年6月14日上演。没有奢华的场地,没有庆祝的歌舞,一个划时代的协定居然就在一艘略显破旧的小小客船上签订了。从流传至今的黑白照片上看,当时签署的舱室特别狭小,高个的官员几乎要头顶天花板了。不过,大家笑容满面,挺高兴的。这就是历史,而历史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当然,《申根协定》一开始并没有发展到今天这么成熟。当时只是要求签署国改革边境控制规程,将护照查验改为目视车辆通过,即过境车辆在减速慢行的情况下接受边防警察的“过目”,无特别要求无需停车。

1990年,五国又签署了一个《关于实施申根协议的公约》,明确提出创立“申根区”,区内完全取消相互边境控制,实行同一签证政策和开展警务和司法合作。这才形成今天真正意义上申根区的法律框架和实质内容。

不过,1995年,《申根协议》正式实施时,也只有部分欧盟国家完全加入申根区。一直到两年后的欧盟阿姆斯特丹峰会才将除英国和爱尔兰以外的欧盟国家,外加挪威和冰岛全部纳入申根区,峰会通过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将《申根协定》的内容吸收进去,成为涵盖全欧盟的法律规定。这样一来,新欧盟成员国无需另外签署《申根协定》,入盟即意味着接受其相关规定。

但是,成员国能否正式加入还要看其司法合作、边境控制等方面的设施、标准和人员配置等是否达标。原因很简单,一旦加入申根,其对外边境就是申根区整体的边境,其边境控制水平直接牵涉到申根区整体利益,如非法移民、偷渡和越境犯罪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