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拯救欧洲“病人” 1

欧洲真相 作者:吴黎明


俗话说:欠了债,总是要还的。

其实,希腊当初完全是“混”人欧元区的。为了达到《稳定与增长公约》的门槛,希腊靠的是“做假账”。

德国《明镜》周刊2010年2月8日发表一篇题为《高盛如何帮希腊掩盖债务》的报道,翻出了9年前希腊政府与高盛之间的一桩旧案——本世纪初,二者通过某种“交叉货币互换”协议,降低了当年希腊政府账面上的赤字率和负债率。于是,希腊2002年顺利成为第12个欧元区成员国。

无独有偶,1997年,意大利正是与另一家华尔街投行——摩根大通做了一笔类似的货币互换交易,成功将本国财政赤字率“降”到3%以下,跻身1999年欧元区11个创始成员国之列。

尝到甜头的希腊政府为了不受到欧元区的警告,总是想方设法令传到欧盟统计局的财政报表好看一些,为此经常玩“账目美容术”的伎俩。于是,希腊政府的数字一直被位于卢森堡的欧盟统计局诟病,因为“水分”有多少谁也搞不清。2011年1月12日,忍无可忍的欧盟统计局公开发表声明,称希腊政府提供的预算数字并不可靠,可能为了掩盖政府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而在统计数据上做了手脚。其实,希腊2009年的财政赤字肯定超过其宣称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这个数字,到底超多少,一本糊涂账。

希腊统计机构NSSG目前隶属于希腊财政部。按照现行组织结构,希腊统计部门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希腊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数据的可靠性一直会受到质疑。

这种靠“做假账”过日子当然不会长久。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是导火索,希腊的高额债务逐渐引起关注,穆迪等评级机构一再调低希腊的债务等级。

一开始,雅典还是捂着盖着,到了2010年春实在是“混”不下去了。2010年4月23日,陷入严重债务危机的希腊政府被迫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欧元区历史上的首次救助行动正式启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