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玉树的深度(5)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作者:雷宇


我们路过一户人家,院墙坍塌,家里所有财物被堆放在外。院中站着一个年轻的女子还有两个孩子,我和她打了招呼,发现她会说汉语。和她的攀谈中我得知,她叫汪源燕,汉族人,家乡在离结古镇不远的村子,哥哥在结古镇打工多年。地震把家乡附近的水库震出了裂缝,村里人害怕水库决堤,全都跑出来避难。哥哥家虽然受到地震,房子成了危房不能再住,但好在人没有伤亡,于是来这里投奔哥哥。

灾难过后,一家人还在一起,这已经最让人满足了。

哥哥娶的是当地的藏族女子,生有两个孩子,汪身边的孩子就是自己的侄子。嫂子去了外地,哥哥和家中其他男人都去领取救灾物资了。她说,这里每家都是这样,男人排队领物资,女人看家。因为物资不充足,所以要抢,不然领不到。

她身边的地上放了好多方便面的箱子,还有一些饼干箱子。汪说,这些都是从救援人员那里领取的食物,还有饮水,量很充足,足够吃好久,甚至好多种食品都是她从来没吃过的,她很满足。就是帐篷不太够,哥哥去排队就是为了领帐篷,晚了就抢不到,因为听说有当地人把多领来的物资拿去卖,一顶帐篷可以卖几百块。

起初,救灾物资由当地政府统计,然后按户口发放。因为物资有限,首先还是先照顾当地居民和藏族同胞,难免有顾此失彼的地方。某天晚上,我们借宿的二炮部队驻地帐篷外突然传来吵闹声,我掀开帐篷帘子,发现有50多人聚集在帐篷外,都是汉人。他们是在当地打工的外地人,没有领到物资,希望能得到帮助,更希望记者们将他们的声音发出去。面对我,那些感到被忽略的人们大声说:“我们都是人,我们也是灾民,也要活下去。为什么要优先给他们发送物资?”

对于当地优先照顾藏人的做法,我可以理解,藏民世代在当地居住,受灾最重,应该有所优待。而汉族同胞在这里打工,即使受灾还可以离开这里投奔其他亲戚,相对而言条件会更好一点。当然灾难面前要做到周到不太容易,需要的是相互的理解和支持。

汪源燕说她不担心领不到帐篷,现在是物资不充足,迟早会领到的。看着她带有高原红的脸上那种羞涩的笑容,满足的语气,我沉重的心情稍稍放松下来。她的乐观和知足感染了我,我暂时忘却了目睹的苦难。她就像众多灾民的缩影,淳朴得仿佛不曾沾染任何世俗的污染,对于任何的给予怀着感恩的心情,坚韧地承受上天的一切苦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