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司马、诸葛之争,耐力决定成败(5)

老谋子司马懿 作者:姜涛


诸葛亮却并不担心。此次蜀军在斜谷南口储备了三年之粮,又动用了木牛流马穿越斜谷,大省人力。同时,斜谷之内遍布蜀军的存粮邸阁,粮食问题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困扰蜀军。

但是,如果就此相持下去,肯定不是上策。时间进入到五月,诸葛亮得到消息:孙权进犯曹魏的三路大军,在满宠神勇发挥之下,已经受挫撤军。诸葛亮更添忧愁,如此一来曹魏便可全力对付西线战事,难道此番北伐又要成虚话?

诸葛亮至此,已经五次主动伐魏,而进展甚微。诸葛亮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人生还有几个年头可以挥霍?

诸葛亮深感,随着年纪的增长,自己已经度过了人生的黄金时期。当年的智计百出、鬼神莫测,如今只剩下小心谨慎、事必躬亲。随着创造力的衰退,打仗越来越循规蹈矩,欠缺想象力,自己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靠着谨慎和勤政,来支撑这十万大军,维持蜀汉政权的良性运转的啊!

诸葛亮不禁思念起刘备时代来。当年,先主雄才伟略,更兼有法正、庞统运筹帷幄,关、张、马、黄、赵征战沙场,自己只需足兵足食,何等轻松和挥洒自如!

现在,故人零落,自己一身而兼多职,既没有得力的助手分忧,对手又都是那么强大。无论曹真、张郃还是司马懿,甚至连小小的郭淮、郝昭竟也给自己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唉,老了。

洛阳,曹叡得知前线击退了孙权,大感欣慰。群臣借机请求御驾亲临长安,坐镇关中以统一指挥抗蜀第一线的战斗。曹叡摆摆手:“孙权逃跑,诸葛亮丧胆。司马仲达足以应付蜀军,朕无忧矣。”

曹叡已经深切理解了司马懿的防御战略,并不像历史上的那些草包皇帝一样拍大腿决策下令出击,而是给司马懿写了一封信以示支持:“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掳略无所获,则必走。走则追之,全胜之道也。”

司马懿接到曹叡的最高指示,会心一笑,坚定了贯彻防御战略的信心。

诸葛亮的处境更加窘迫了。大军屯留五丈原,进不得进,退不甘心。他现在明白了十几年前曹操在汉中那句“鸡肋”的用意。

诸葛亮开始盘算破敌之策:魏军之所以坚守不出,是误以为我军没粮,所以自信我军挨不了几天必将撤退;而我军实际上已经有粮食了,足以与之对峙。但是如此长相对峙,战局将更加被动。如何才能让魏军知道我军根本不缺粮食,从而在心理上摧破其坚守战略使其主动出击?

诸葛亮终于想到了办法。此法乃是诸葛亮的最后杀招。

司马懿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但他也有点儿意外,诸葛亮此次出兵,居然至今还没有要退的迹象。上次蜀军围困陈仓,二十多天就吃完粮食撤退了,如今快好几个月了居然仍在坚挺。司马懿想象不出,诸葛亮究竟使用了什么办法,使得粮食问题一再缓解。

但是,你的运粮能力再强,也总有耗尽的时候。我只要死守渭南,让你进无可据,你自然就只能和上次一样乖乖撤退了。

司马懿忽然得到新消息,这个消息令司马懿大吃一惊,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防御战略。

消息是:蜀军开始在五丈原一带屯田,有久留之计!

屯田,是汉末三国时期采用的老办法,以民屯、军屯来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论起屯田,曹操乃是老手,司马懿对此再熟悉不过。蜀军居然在五丈原屯田!现在已经进入夏季,现在屯田,下次稻麦成熟起码要来年夏天。难道诸葛亮打算在这五丈原上待一年吗?

这次轮到司马懿坐不住了。

司马懿清楚,诸葛亮之所以屡屡出兵又屡屡无功而返,正是因为被秦岭阻隔,难以运兵运粮。如果诸葛亮在五丈原屯田,在秦岭之北、我大魏的疆域内开辟出一片根据地,将来无论军队演习还是种粮都在这里,那就可以一举解决困扰蜀军的老大难题。

怎么办?继续奉行防御战略龟缩在渭南大营坐视诸葛亮屯田建立起扎实的根据地,还是出兵打击以挫败其久留之计?

司马懿犹豫不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