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8心生内外,心不解脱何以快乐(1)

你,幸福吗? 作者:熊显华


佛语里常说“世事无相,相由心生”。的确,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相传,唐朝有一个叫裴度的人,他年轻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遇到一行禅师。禅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的嘴角纵纹延伸入口。由此推断出裴度恐有饿死的祸端来临,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禅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依大师之意,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耕耘心田的结果,由此相随心转。这是关于他的一件事。

另外一件事则是说裴度年轻未达时,算命先生算出他有牢狱之灾。一段时间后,那位算命先生又见到了他,却惊奇地发现他的灾祸已经破解了。于是,算命先生问裴度是怎样化解的。裴度说他没做过什么,只是归还了主人一条自己偶然拾到的玉带而已。

裴度的这些变化到底说明了什么呢?其实,关于裴度的这两则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因为这样的故事在古代历来挺多,而且也极有可能是杜撰。但是,这并不影响“心生内外,心不解脱何以快乐”这个话题。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我们每个人的面相都反应出与之相对应的心理状态,当然,也可以据此反映出我们的身体状况的好与坏。举例来说,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他给人的感觉是自信阳光、面部祥和,甚至是神采奕奕——自然,他的身体状况也应该是健康、正常的。再看一个身患疾病,眉头紧锁,做什么事都没信心的恐惧之人,他要么是过于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要么是遇到什么难事了,或者情感出了问题,总之,就是有让他纠结的事给缠绕着了。哲人们常说眼界就是心界,而面相即为心相。什么意思呢?简言之,这就是佛语所说的相由心生。换句话说,也是本文主题所述“心生内外”。

一个人的心念一旦产生,必然会通过外部有所反映,继而影响到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他的内心自然会受到强有力的冲击。因而,他的外部所引发的心念就会产生。比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神清气顺,遇事处之泰然。比如,遭遇情感挫折,内生心念爱情靠不住,对情感的今后发展抱着极不乐观的想法。这些都是心生内外的具体反映。

这就是说,我们的心情和心念引导着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身体——自然也包括各个器官——它们构成是生命的支配者,有些甚至是人中枢的中心,然后,它们相互支配并影响着。于是,我们内在的心理状态就会通过它们表现出来,并随着时间的积累或推进,继而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外在形态,引导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状态。

更具体地来讲,当一个时常恐惧的人,他又有多次恋爱失败的经历,那么,随着时间的积累和推移,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要不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要不就是觉得他人过错多多,严重的会觉得这世上没有真正值得信赖的情感。于是,孤独寂寞、自卑仇恨由此而生。他内心就这样被恐惧和没有安全感所纠缠,除非他能做出改变,否则这一切都不会有任何的改观。

其实,上述问题我们还可以延伸出来。每个人都有着被心墙围困的经历,这样的经历要么是被俗事缠绕,要么是被名利地位所困,要么是被执著于自己无法走出困境,然后,我们拼命地去挣扎,寻求解脱。心生内外,我们何以得到解脱,我们何以享受自由和快乐?到底是谁住在我们的心里,阻挡了体验快乐的脚步?没有人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所以,我们只能在体验中寻找答案。当然,如果先哲们的思想影响了我们,从他那里找寻到答案,情况或许就不一样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