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法律启蒙与犯罪预防历来是法治文学切入观察社会与人生独有的叙事视角,它通过刻画描写执法与违法的博弈、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剖析触及到人性的最深处,使读者在被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曲折情节吸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进程、法治建设以及人性教化的全面洞察与深度思考。这无疑是举办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的真谛所在。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不仅在普法宣传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已蔚然成风,成为当今中国文坛上的重要一翼和知名品牌。
细细品味本届获奖作品,有以下鲜明特征: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众所周知,将多种社会题材纳入法制文学框架内是标志法治文学原创作品成熟的重要因素。本届大赛的参赛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呈现给读者的包括谍影重重:如蔚小建的《刀走偏锋》、丁伯慧的《跑马镇情人》;警界风云:如葛辉的《黑帮白道》、刘骧的《老警》;奇案推理:如洪顺利的《第一现场》、冯锐的《胭脂脸》等优秀作品。
人物塑造,展现自我。本届大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取得了较好成绩。如丁伯慧在《跑马镇情人》中通过独具匠心的“我”,构成一个又一个曲折跌宕的悬念谜团,还对自己的灵魂世界的不断探寻、剖析,给人一种坦诚真实可信之感,从而使作品内容更能感染和打动人。洪顺利在《第一现场》中描述的老刑警丁一川以一种“似是而非”的高超破案手法,一层层地“剥笋”,为我们留下了从始至终的“连环”悬念,引导读者非要阅读到底不可,因此颇具吸引力。
风格迥异,手法纯熟。创作风格的多样化使作者的叙述角度灵活多变,而带给读者的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阅读享受。譬如蔚小建的《刀走偏锋》以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尼参加万隆国际会议为时代背景,所设计的故事情节构成逻辑缜密,悬念环生,因此具备了吸引读者读下去的艺术内驱力。此外,作者还巧妙运用故事节奏结合以松紧缓急的微妙变化,使作品的层次感极为鲜明,显示了作者对故事情节发展的高超掌控能力。
价值体现,励志感人。法治文学原创作品不仅融社会生活、法制建设、人文精神于一体,同时兼备启发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作者以非常宝贵的社会责任感,在这种被称为“益智文学”的解谜框架里通过跌宕的情节、生动的故事,给予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正义与邪恶、生与死的揭示,对人生所处的各种环境尤其是困境下的生命思考作出警示。
纪实文学,异军突起。本届大赛纪实文学类获奖作者有30人,征集作品更多达605部(篇、首)。它无疑印证了法治纪实文学写作与传播这一特殊的社会行为所承载的社会思想启蒙责任。法治纪实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预警”方式,除了要充分反映和记录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法治进程和历史事件等,也应注重拓展题材空间,以创作出具有先进思想性和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使其在题旨价值、叙事形式等方面彰显活力和张力。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前卫杂志社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并为大赛纪实文学类评奖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几年来,中国法治文学正以原创作品大赛的形式,不断修正着法治文学的创作定位,开掘着自己的优势。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以“文学的形式,承担法律普及、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从而为最广大的社会公众服务,为实现“繁荣法治文化推进依法治国”的崇高目标,不断地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