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乔木主持文总工作后不久,1935年10月,文委和文总的领导同志从共产国际的英文杂志《国际通讯》(Inpreco)和在巴黎出版的中文报纸《救国报》读到1935年7、8月间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的全部文件,包括季米特洛夫的报告,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于改变策略,不再将中间力量看作危险敌人,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人民阵线等新的精神;还读到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名义发表的、号召成立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通称《八一宣言》)。在失去与中央和上级领导联系的情况下,周扬、夏衍和胡乔木等文委、文总的领导人了解到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关于在新形势下改变策略的新精神,立即着手贯彻执行。第一个行动就是根据新精神制定新纲领(草案),发挥文总“大众的文化斗争的参谋本部”的作用。
1935年10月25日,文总的内部秘密刊物《文报》第11期出版。“编者言”明确指出这一期是“工作转向后的第一期”。这一期刊登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纲领草案》及《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纲领草案》《中国新兴教育者联盟纲领草案》《中国左翼报人联盟纲领草案》《中国妇女运动大同盟纲领草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纲领草案》;同时发表《关于发表新纲领的紧急通告》,说明这些新纲领“是在文总具体的指示之下制出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整顿文化斗争的阵容,展开文化斗争的战线,给敌人所施行的‘中日文化合作’与‘文化统制’以致命的打击”;并强调“这些纲领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导,全体同志要本着自己在工作中所得的具体经验,使它具体化;而且要修改它,使它成为完善的东西”。
文总和各左翼联盟的新纲领体现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文总新纲领根据当时形势提出策略转变的任务:“左翼文化运动,必须综合广大群众的积极要求,不问政治的立场和派别,在争取民族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在反帝、抗日、反蒋,在保卫新文化等等口号之下,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而以抗日反蒋为主要目标。”
为此,新纲领针对左翼文化运动中的关门主义,提出“组织的大众化”的要求,明确指出:“左翼文化运动,决不排斥中间层的作家、学者,应该正确的估计他们的进步性和保守性,给以鼓励和批评,争取他们参加革命的队伍,在实践中和劳苦大众密切的结合起来。”新纲领还从继承文化遗产的角度提出扩大和发展统一战线的任务:“左翼文化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它必须摄取过去的文化遗产,尤其是摄取资本主义的文化遗产,继续五四运动所未完成的任务,并使之向前发展。”“必须获得和利用中间阶级的知识分子、专门家,使他们为无产阶级的文化斗争而努力。”
对于左翼文化的大众化问题,新纲领从马列主义理论与劳苦大众的斗争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来认识和要求。新纲领指出:“中国左翼文化,要在中国劳苦大众生活的斗争中和革命的实践中形成起来。马克思列宁的革命理论,革命组织的纲领和决议,要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生活和实践里获得具体的理解,才能指导大众的生活,组织大众的斗争。这样才能成为大众自己的文化。因此,左翼文化的普及和建设,是不可分离的。”对于创作的题材和主题,左联的新纲领指出:“革命的主题不能机械地被了解为只限于描写革命斗争的激化的场面,而应当允许并保证题材范围的扩大,在现实的多样性中,在它的积极和消极面,掘发出现实本质之革命意义。”左联的这个新纲领比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决议更加广泛、丰富而符合文学艺术的性质。
《文报》第11期起附发的一份副刊《研究资料》,也是胡乔木主持工作后创办的。第一期内容“专搜集主要报告、文件,以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