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1)

胡乔木传 作者:胡乔木传记编写组


改版的缘由与准备

1956年7月1日,发生了新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就是《人民日报》改版。改版是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进行的。改版方案得到中共中央批准。胡乔木自始至终指导了《人民日报》的这一重大改革。

1956年7月《人民日报》的改版,从原来的四版扩大为八版。改版以后,编辑工作大有改进,报纸面貌焕然一新。改版是苏共二十大后新闻宣传工作贯彻落实毛泽东提出的“以苏为鉴、冲破教条主义,走自己的路”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改版的缘由和意图,胡乔木曾作过简要的评述:“人民日报改版,……主要是当时有个指导思想,要打破陈规,办得生动活泼,让各种意见在报纸上发表,包括对党的批评。毛主席不仅作了口头指示,中央还有正式文件。”

同时,《人民日报》改版也是为了适应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要求。人民日报的编辑、记者,大多是从革命战争年代在根据地办报走过来的,习惯于把报纸作为党政领导的代言人,缺乏适应群众多种多样要求及时反映群众心声的能力,不能灵敏地反映建设时期火热的生活,恰当地开展批评,坚持必要的斗争,揭发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又片面地学习苏联《真理报》的办法,形成报喜不报忧,泛论空话连篇,版面呆板,标题简单,有错不更正等毛病。还有一种不正确的观念,认为《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是代表党中央说话的,既然如此,报纸上发表的言论和新闻,应当是结论性的,完全正确的,不可动摇的。不仅不能发表争论文章,还惯于要求每种新的意见都要有经典著作的“根据”,文章稍有新见解,便以“经典著作没有讲过”为由,不是删去便是弃而不用。这样,报纸就很难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特别是评论,很难贴近生活,尖锐泼辣。

对于人民日报存在的问题,胡乔木非常关注,想方设法指导解决。在日常工作中,他从不泛泛而谈,总是针对报纸实际存在的问题给予指点。他的基本方法是评报。从胡乔木评报的意见中可以看出,他对报纸的评论和批评特别重视,强调要有党性,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他从分析解剖具体的文章入手进行指导,切中存在的弊病,有助于切实解决问题。

胡乔木指出,“应当把评论的增加作为报纸进步的一种主要的显示”。他提倡搞“评论式的报道”,曾经向人民日报建议设置“报道性评论”专栏,“用很少的文字对于地方上的事情加点‘春秋’笔法”,“用三言两语来表示一种意见”。他还提倡写“评论性消息”,在消息中“要加进相当评论的成分”,“消息都可以带有评论的色彩”。写“评论性通讯”:“除了纯粹纪事通讯以外,还可以有穿插着评论的通讯。”要求“通讯要写得有党的观点、党的感情,才能成其为党报的通讯”。

针对有些人好写不着边际的泛论,胡乔木指出:“我们的评论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并不是不要原则,而是要原则与具体相结合,而且生动的东西要多一些。”胡乔木对怎样把文章写得生动作了细致的分析,指出,文章写得好不好,“这还不只是个写法和感情的问题,而且是个逻辑问题。”“总起来说,就是文章要有变化,有波澜,有辩论,有疑问,有批驳,有激动。没有这些,文章是不会好的。”胡乔木还指出:“文章不生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把抽象的东西同具体的东西适当地结合起来。”胡乔木从根本上阐明文章生动性的要义。他说:“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本质是带规律性的,是抽象的;现象是具体的,形象的。……只有全面反映出这种事物的两重性——反映本质,又反映现象,才是生动的、全面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