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经学的派别 (3)

国学修养 大师谈 作者:章太炎 陈柱


又有在汉时称为“传记”的,就是《论语》和《孝经》二书。《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是出自孔氏壁中的。何晏治《论语》参取三家,不能分为古今文。不过王充《论衡》称《论语》之《古论》有百多篇,文字也难解,删繁节要也有三十篇,而何晏说:“《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王》、《知道》等,凡二十二篇;《古论》出孔氏壁中,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凡二十一篇。”篇数上又有出入。《汉书·艺文志》,有《孔子家语》及《孔子徒人图法》二书,太史公述仲尼弟子,曾提及《弟子籍》一书,三十篇中或者有以上三书在内。《孝经》,在《汉书·艺文志》也说出自孔壁,汉代治《孝经》的已无可考,我们所见的是唐玄宗的注释。又有《论语谶》、《孝经谶》二书,怪语很多,可存而不论。

宋代所称“十三经”,是合《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诗》、《左传》、《公羊》、《穀梁》、《论语》、《孝经》、《孟子》、《尔雅》而说的。这只是将诸书汇刻,本无甚么深义,后人遂称为“十三经”了。《汉书·艺文志》扩充“六艺”为九种,除《易》、《诗》、《书》、《礼》、《乐》、《春秋》为“六艺”外,是并《论语》、《孝经》、“小学”在内的。

汉代治经学,崇尚今文家的风气,到了汉末三国之间,渐趋销熄。汉末郑康成治经,已兼重古文和今文。王肃出,极端的相信古文。在汉代没曾立学官的,三国也都列入学官,因此今文家衰,古文家代兴。

三国时古文家的色采很鲜明,和汉代有不可混的鸿沟:

《诗》,汉用三家,三国时尚毛氏。

《春秋》,汉用《公羊》,三国时尚《左氏》。

《易》,汉有施、孟、梁丘、京四家,三国只崇尚郑康成和王弼的学说。

《仪礼》,没有大变更。

《周礼》,汉不列学官,三国列入学官。

学者习尚既变,在三国魏晋之间,所有古文家学说,都有人研究;就是从前用今文家的,到此时也改用古文学了。

二、南北之分

古文家盛行以后,自己又分派别:以《易》而论,王弼主费氏,郑康成也主费氏。各以己意注释,主张大有不同,因为费氏只是文字古体,并无他的学说的。治《毛诗》的,有郑康成、王肃,意见有许多相反。治《左传》的,汉末有服虔只解传不解经的,晋有杜预,两家虽非大不同,其中却也有抵触之处。原来汉人治《左氏》,多引《公羊》,并由《公羊》以释经,自己违背的地方很多。杜预《春秋释例》将汉人学说一一驳倒,在立论当中,又有和服虔的主张相反的。《尚书》郑康成有注,郑本称为古文的,但孔安国古本已失,郑本也未必是可靠。我们就和马融、郑康成师生间的立说不同、文字不同,也可明白了。东晋时梅颐的伪古文《尚书》出,托名孔安国,将《汉书·艺文志》所称正十八篇推衍出来,凡今文有的,文字稍有变更,今文所无的,就自己臆造,这书当时很有人信他。

南北朝时南北学者的倾向颇有不同:

《易》,北尊王弼,南尊郑康成。

《毛诗》,南北无十分异同。

《左传》,北尊服虔,南尊杜预。

《尚书》,北尊郑康成,南用伪古文《尚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